樽装水“有效期限”不等于水保存期 专家:过期饮用或危害健康
樽装水看似最干净安全的饮品,但专家警告,若在“有效期限”过后仍饮用,恐怕不仅影响口感,还可能让人体摄入致癌的“微塑胶”。
这些肉眼难辨的塑胶碎片不仅会随着时间增加,甚至可能深入人体器官,引发肠癌、不孕与神经疾病风险。
点图放大看详细报道及相关研究:
根据外媒《每日邮报》(Daily Mail)报道,多数瓶装矿泉水的标示期限约为18个月至2年,但这个日期并非针对“水”本身,而是代表“瓶子”的保存期。专家指出,塑胶瓶会随时间逐渐分解,释出微小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微粒,进而污染瓶内的水。虽然部分业者声称过期樽装水仍可饮用,但越来越多研究显示,塑胶老化后释出的微粒恐带来慢性健康风险。
微塑胶尺寸仅约2微米,相当于千分之2毫米,但影响却可能极深。世界卫生组织(WHO)淡水塑胶污染研究专家梅森(Sherri Mason)指出,环境中的合成化学物质与癌症、精子数下降、过动症及自闭症等疾病相关,而塑胶正是这些化学物质进入人体的媒介。
近年研究陆续在人体肺部、胎盘、母乳甚至血液中发现微塑胶颗粒。虽然欧洲食品安全局认为大多数会被排出体外,但联合国粮农组织警告,部分微粒可能渗入血液并停留在关键器官,引发神经毒性、荷尔蒙失衡及慢性发炎反应。这些结果意味着,即便是看似无害的饮水行为,也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让塑胶进入身体。
加拿大协和大学环境管理学者萨耶迪(Sara Sajedi)最新研究显示,经常饮用樽装水的人,即使在期限内饮用,每年平均仍比喝自来水者多摄入约90万颗微塑胶颗粒。她形容这是:
严重且被低估的健康危机。
强调微塑胶不仅影响肠道菌丛平衡,还可能造成呼吸疾病与肠道功能失调。
【延伸阅读】碧咸大仔拍片爆公关灾难 竟教人这样煮意粉 网民狂轰恶心(点图放大浏览):
萨耶迪指出,这些长期风险突显人类应正视“奈米与微塑胶”问题。她呼吁政府与企业必须采取行动,从源头减少一次性塑胶瓶使用,并加强公众教育。过去澳大利亚学者也曾在健康志愿者粪便样本中发现微塑胶能改变肠道微生物活性,导致与肠癌、忧郁症相关的变化,这也是首度证实微塑胶会改变人体肠道菌相的人体研究。
除了时间因素,保存条件也是影响樽装水品质的关键。专家提醒,若塑胶瓶长时间暴露在高温、阳光下,或与气味强烈的化学品并放,瓶身会加速老化,使水质出现异味。尽管PET本身不含邻苯二甲酸酯或酚甲烷(BPA)等高风险化学物,但随著结构松散,瓶中水可能被外界污染物渗入。
由于PET材质具“透气性”,时间一久水分会缓慢蒸发,使污染物更容易侵入。专家建议,樽装水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并于开封后尽快饮用。此外,消费者可考虑以滤水壶、自来水过滤系统等替代方案,减少即弃塑胶使用,以兼顾健康与环境永续。
延伸阅读:
不靠昂贵保健品!百岁人瑞公开“长寿秘诀” 健身画面吓坏一票人
【本文获“联合新闻网”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