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食人熊”或成新常态 驱熊铃恐反招杀身之祸?|新闻背后
撰文: 洪怡霖
出版:更新:
2025年日本全国熊类袭击事件频传,截至10月已造成10人死亡,创下历史新高。过去多出现于郊区的熊只,如今频繁现身于地铁站附近、公寓住宅区等都会核心地带,专家指,这显示人熊冲突已进入全新阶段。
包括《朝日新闻》在内日媒报道,过去普遍认为熊只仅活动于森林周边乡镇,但今年情势剧变。山形县截至10月19日已累积1673单目击通报,达2024年全年的5倍。东京青梅市亦发现熊只活动痕迹。专家指出,都会区目击案例已从特例转为常态,显示熊类活动范围正持续扩张至人类生活核心区域。
森林综合研究所专家大西尚树分析,当前情势已“完全进入不同阶段”。他强调,虽尚未证实熊只是否系统性地将人类视为食物来源,但可能已透过经验累积认知到“人类不如想像中强大”。这种学习行为若持续发展,恐导致熊类从防卫性攻击转向主动猎食,彻底改变人熊互动模式。
熊(Unsplash / @chris_oggerino)
生态研究者佐佐木俊尚提出更严峻警告,那就是本州黑熊历史上极少食人,但今年岩手连续发生3单案例,显示熊类行为模式正在改变。他比喻,当熊只透过分食遗体习得人肉滋味,可能形成“食人习惯”。特别在秋田、岩手地区,此类熊只数量正逐渐上升,若被熊类主动视为猎物,传统防熊措施可能失效,甚至连驱熊铃声都可能反成吸引熊只的讯号。
面对生态平衡改变,大西尚树称“不让熊靠近社区至关重要”,并号召大家采取对策,包括尽早摘取柿子树上的果实,以及严格遵守不在前一夜,而是在当天早上丢弃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