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铸币局压铸最后一批一美仙硬币 终结“赔本铸币”
撰文: 陈楚遥
出版:更新:
美国财政部本周三(11月12日)于历史悠久的费城铸币局举行仪式,财政部司库比奇(Brandon Beach)亲手按下铸币机按钮,压制出最后一批(共5枚)一美仙硬币 ,这款拥有230多年历史的货币正式“退休”。
美国财政部司库比奇(Brandon Beach)在费城的美国造币厂铸造最后一批1美仙硬币。(Reuters)
一美分在1793年面世时,大概可买到一块饼干,一支爉烛,或是一粒糖,但现在基本上已是用不上的零钱,每枚铸造成本却近4美仙。
比奇在仪式宣布:“上帝保佑美国,我们将为纳税人节省5600万美元(约4.35亿港元)。”他表示,金钱快速现代化的当下,继续生产1美分在财政上是不负责任的。
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又译川普)于今年二月于社群媒体上公开批评,1美仙硬币的制造成本超过2美仙,这种浪费行为是在榨取国家预算,因而下达停产指示。
最后制造的1美分硬币将进行拍卖,不会流入市场。(Reuters)
比奇表示,目前仍有逾3000亿枚一美仙硬币于市面流通,并保持法定货币地位,但政府不会再铸造新币。最后制造这批1美仙硬币将进行拍卖,不会进入市场。
根据美国财政部数据显示,每枚1美分硬币的生产成本已达3.69美仙,是面值的近四倍。而美国造币厂的报告指出,在2024财年,该造币厂在制造硬币上亏损了8530万美仙(约6.09亿港元)。
这也是美国自1857年停用半美分硬币后,再次淘汰低面额货币。1美分硬币自1793年开始发行,1909年加入林肯肖像,成为美国文化中幸运与收藏的象征。民众普遍认为,尽管退出生产舞台,其承载的历史意义依然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