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今年熊袭击13死196伤 男星东出昌大反指媒体炒作博眼球挨轰

撰文: 王海
出版:更新:

今年4月至10月底,日本共发生176宗熊伤人事件,造成13人死亡及196人受伤,是自2006年以来的最高数字。尽管日本政府已采取各种措施,例如允许警方使用步枪射杀野熊,但持有狩猎许可证并拥有枪牌的演员东出昌大近日撰文表示“我很少遇到熊”以及“熊并没有那么危险”,此番言论在网上引发争议和愤怒。

以下为东出昌大8月撰写文章的翻译:

近日有关野熊的报道无日无之。我们家中没有电视,但即便如此,几乎每天都能看到与熊有关的新闻。光是今年,我就收到八本周刊的采访邀约,希望我撰写关于熊的文章。

然而,我认为这些报道有些过头了,媒体似乎只关注“危险”和“死亡风险”之类的字眼。我知道,如果我根据自身经历回答“其实没那么危险”,编辑们肯定会不高兴。所以我都一一拒绝他们的邀请。

2025年11月20日,今年4月至10月底,日本共发生176宗熊伤人事件,造成13人死及196人伤,是自2006年以来最高数字。尽管日本政府已采取各种措施,例如允许警方使用步枪射杀野熊,但持有狩猎许可证并拥有枪牌的演员东出昌大近日撰文表示“我很少遇到熊”以及“熊并没有那么危险”,此番言论在网上引发争议和愤怒。(网络图片)

我经常去山区,但很少遇到野熊。环境部的网站列出与熊相关的伤亡人数,数据显示,前年有六宗,今年(截至8月底)有五宗。然而,过去也曾发生过一些熊袭击人类致死事件,2021年5宗,2016年4宗,2010年4宗。但我认为,近几年熊引发的恐慌如此之高,是因为媒体意识到“熊能创造数字”。

一般情况下,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超过2000人,自杀人数超过2万人。然而,即使媒体大量报道这些数字,大众的反应还是兴趣缺缺,因为他们已经对这些数字感到麻木和漠不关心,他们会说:“有车代步很方便,没办法啊”,或是“人类厌倦社会是无可避免的事情”。

但是熊这个话题却能吸引那些对死亡缺乏认知的现代人,因为它更容易让人联想起血腥的恐怖场景:被熊咬肯定很痛,或是想到人被熊吃掉后血肉模糊的样子就觉得恐怖。公众对熊的执迷可能并非源自熊本身俱有危险,而是源自现代日本人的心态,他们内心渴望找到一个假想敌来批判。

2025年11月20日,今年4至10月底,日本共发生176宗熊伤人事件,造成13人死及196人伤,是自2006年以来最高数字。尽管日本政府已采取各种措施,例如允许警方使用步枪射杀熊,但持有狩猎许可证并拥有枪牌的演员东出昌大近日撰文表示“我很少遇到熊”以及“熊并没有那么危险”,此番言论在网上引发争议。图为熊掌。(网络图片)

然而,我认为今年熊出没事件增多还有两个主要原因:山区的坚果欠收和猎人老化。坚果欠收我就不多赘述,因为你们有些人可能已经有所了解,但猎人老化是如何影响熊的目击率呢?

根据环境部统计,70%的持牌猎人年龄都超过60岁。在我所属的狩猎俱乐部,60多岁的猎人还算年轻,很多猎人都已经70多岁甚至80多岁。以前经常徒步登山的老人,现在行动可能都不便,所以他们就驱车去猎杀野熊。

所谓的“移动狩猎”已成为常态。即使是设置陷阱,也为了方便巡视,铁笼通常都设置在路边。猎杀后,体重超过60公斤的熊倒地不起的情况还算常见,但一个年迈的猎人当然不可能独自将它们装进货车的车尾箱。所以他们就将野熊的尸体留在路边。根据法律规定,在车上持枪射击是违法的,遗弃猎物亦是违法的。

然而,一旦你和那些年迈猎人成为朋友,你就会明白这一点。当然,并非所有年长猎人都如此,但许多人都心照不宣地这样做。否则,现实情况是,期望猎人猎熊根本无法维持。

为了防止野熊遭到进一步的迫害,减少被遗弃熊的数量,我希望更多年轻的猎人能够学会如何安全地猎取猎物。我每天都在打猎,而我希望即使这篇文章只能启发一位猎人,也希望他能朝着正面的方向改变他们的生活以及山地生物的命运。我写这篇文章就是为了这个某人。

注:2020年1月,东出昌大被日本媒体揭露与女演员唐田英里佳在2017年合作演出电影《睡著也好醒来也罢》时发生婚外情,时间长达三年。东出昌大透过经纪公司承认婚外情并致歉。东出昌大其后宣布暂别演艺界并搬到深山中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