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医》首集封街拍舞火龙 陈豪舞70磅龙头 医道惠民展香港文化
《侠医》丨由无线新晋监制陈萍(首部作品《妳不是她》)、携同《回归》编审麦世龙及《你好,我的大夫》编审黎倩仪携手炮制的全新正气剧集《侠医》,将由九月一日起,逢周一至五晚八点半翡翠台播映,主要演员有陈豪、张曦雯、马贯东、丁子朗、刘佩玥、谭凯琪、冯皓扬、郭柏妍、游嘉欣、郑子诚等。《侠医》首集出动逾200人+无人机还原大坑夜舞火龙传统习俗,主演陈豪70磅龙头舞足一条街“红都面晒”。
《侠医》每集资讯量丰富 加插医学小视窗
“重拾医者初心,卷起家族风暴”,为了呈现剧集宗旨“治病必求治本,救人必先救心”,除主角陈豪在开剧前认真学习中医推拿及穴位按摩等与中医有关的专业技术外,剧组为了剧集还做了大量资料搜集,除不时在剧集中渗出各种中医小知识/冷知识,每一集结尾还会播出名为“治病必求治本”的医学小视窗,请来艺人示范如何解决生活上的大小奇难杂症,资讯量丰富。
《侠医》封街进行拍摄 力求还原国家级非遗文化
而除了中医主题、侠义精神,及坚守信念的重要性,《侠医》还渗透著浓浓的港味,除了剧集的重要场口在“医道惠民”取景外,在首集播出的大坑夜舞火龙场口,更是力求尽善尽美还原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陈豪誉为“电视史上很重要重头戏”的舞火龙场口,动用了超过200名台前幕后及大坑舞火龙团队派出的义工、四部摄影机、三部Steadicam及无人机,并临时于半夜时分封了数条街进行拍摄,相当大阵仗。
为了完美还原这项极富香港特色的传统习俗文化,剧组及演员事前花了大量时间彩排,而陈豪舞动的火龙及马贯东舞动的龙珠,上面的每支香均由工作人员即场逐枝点燃及插入;为了拍出最靓效果,剧组前后换了八至九次香,制作认真。陈豪接受官方访问时透露:“因为啲香差唔多烧45分钟就会变短,为咗拍出嚟嘅效果靓啲,大概每45分钟就要换晒条龙上面同埋龙珠上面嘅所有香,都辛苦啲工作人员。”
《侠医》丨陈豪舞动龙头重到“红都面晒”
照片所见,陈豪手上包了不少绷带,对此陈豪透露这是活动的传统,皆因火龙插满香枝,为免香灰掉落时灼伤皮肤,所以就会这样包扎住。
他又谓由于龙头本身有一定重量,加上插满香,故舞动时发生了小意外:“今次举龙头嘅经验可以话系集合体能、力量同埋技巧,同埋因为太重嘅关系,都试过有一刻握得唔稳、成个龙头差啲跌落嚟,好彩最后无事。”根据官方照,陈豪舞动龙头时,一度“红都面晒”,足证舞动龙头所需体力。
《侠医》丨Kelly试拎龙珠打卡重到手震
由于这个舞火龙场口实在太盛大,除了参与拍摄的Kelly大感兴奋、冒著手震之险攞龙珠打卡外,陈豪还急Call太太陈茵媺及仔仔女女前来探班欣赏盛况,陈豪的三名子女见到爸爸时,更齐齐变树熊“揽到唔舍得放手”兼唔舍得走,陈豪说:“本来冇叫老婆仔女嚟,但有人提议我一定要带,即刻call佢哋嚟感受吓,佢哋好开心,睇到唔舍得走。”
《侠医》丨马贯东陈豪互笠高帽
出名谦虚的陈豪,又笑言马贯东比自己更辛苦,对此马贯东反笠陈豪高帽。马贯东透露自己舞动的龙珠重约20磅,而陈豪的龙头则重达约70磅,故对陈豪佩服不已:“Mo哥就算拎住个龙头摆甫,佢都辛苦过我好多。Mo哥佢举住个龙头舞足一条街,跟住佢放低系可以面不改容继续演戏,真系令人好敬佩。我都有试举过个龙头,三秒左右已经唔太平衡到,所以Mo哥真系好劲。”
事前花了半日时间练习动作及花式的东东,透露当晚大约舞了四至五小时“龙珠”,虽然每五至六分钟可以抖一抖,但翌日仍难逃后遗症:“第二日对手唔系太举得起。”又笑言举“龙珠”要冲破很大心理关口:“因为练习时得支杆,大约5磅左右,但去到现场插满香嚟真𠮶吓就重咗好多,我一拎起都有‘弊喇’嘅感觉。”
东东又笑言由于当晚舞到大汗叠细汗,故此连香灰也不怕:“其实我一路转或者递起个龙珠时,都会惊畀啲跌落嚟嘅香灰辣亲,好彩最后冇事,而且就算真系有香灰跌落嚟,都冇太大感觉,因为当时成身湿晒,啲香灰畀啲汗整熄咗。”
《侠医》丨近百年三级历史建筑“医道惠民”取景
深水埗的“骑楼75”/“医道惠民”是一座近百年的三级历史建筑,体现了广州式骑楼的独特文化特色。这幢唐楼于1930年代建成,拥有长方体骑楼柱,为行人提供遮阳挡雨功能,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
中医师黄天赐于2019年购入并活化该建筑,强调“原汁原味”的保育理念,保留了旧地砖、吊灯及骑楼等历史元素。黄天赐希望透过医馆服务,促进社区凝聚力,让居民重新体验昔日的生活氛围。该医馆不仅提供中医诊疗,还关注弱势群体,推动社区健康,展示了唐楼在当代生活中的重要性,成为香港珍贵的历史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