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学者示警:未来台海若有事 “俄罗斯因素”将愈来愈凸显
近期国际局势急遽变化,包含美俄阿拉斯加会谈、中国主场举办的上合峰会及九三大阅兵,引发各界关注。其中,俄罗斯总统普京是唯一三场活动皆与会的国家元首。台湾中央研究院欧美所研究员林正义在台北的一场座谈会上分析指出,中俄军事合作已超越双边范畴,涵盖影响第三方国家的联合行动,未来若两岸在台海有事,“俄罗斯因素会愈来愈凸显”。
台媒《联合报》9月4日报道,国策研究院9月4日在台北举办“当前国际局势动态”座谈会,邀请学者就阿拉斯加会谈、上合峰会及二战纪念活动的战略意涵进行分析。
前台湾驻美代表高硕泰会中指出,美俄阿拉斯加峰会“是一场仓促成军、匆匆举办的高峰会”,国际舆论普遍不认为能为俄乌战争带来任何和平契机。他直言,这场会谈反映出“如果你不在餐桌上,你可能就在菜单里”的国际现实,同时也展现美国总统特朗普“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的决策风格”,迷信“个人外交”的新常态。
针对俄乌战争与台湾的关联,台湾中央研究院欧美所研究员林正义分析,如果战争结束,或对台湾反而有利,“因为可让美国增加对中国大陆的注意力”,而不会如2001年911事件或2008年金融危机时,中国因国际局势获得喘息空间。
林正义在书面与口头报告中指出,中俄合作如今不仅是双边关系,而是“涵盖影响第三方国家的联合行动”,包括北京在俄乌战争中暗助俄罗斯。他并提到,中俄自2012年起的年度“海上联合”军演,已使俄罗斯对日本和台湾构成日益增长的威胁。
林正义进一步警告,若未来台海爆发危机,“俄罗斯轰炸机和战斗机可加强在台湾周边的巡逻,并参与‘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行动,吓阻或阻止美国和日本介入援助台湾”。林正义形容,“台海有事,习近平一定会打电话给普京,要求他在欧洲捣乱”,借此阻止欧洲国家在印太及台海地区声援美国。
他同时提及,特朗普日前透露其与习近平的对话内容,习近平曾保证在特朗普任内不会对台动武,这或许降低了2027年北京对台动武的风险,但“这并不代表解放军对台湾的军事威吓会减少”,且特朗普仍有筹码可以对中方施压。
台湾政大外交系教授连弘宜则分析,俄罗斯短期内与美中领导人相继会晤,显示俄罗斯“再度走向世界舞台”。他认为,此举既有助于提升俄罗斯的国际地位,又让其展现“改变美国领导人想法”的能力;同时借由中国的支持与印度总理莫迪参与上合峰会,俄罗斯巧妙地成为俄中印合作的“黏著剂”,缓和中印之间的尴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