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破茂宣布辞职 任内只做三件事却还是搞砸了
日本首相石破茂9月7日宣布辞职决定,并下令举行自民党党内选举,但将履职至选出新首相为止。这一消息其实并不意外,早在7月下旬,就有传言说他要在8月结束前,正式表明辞职意向。当时自民党和公明党组成的执政联盟在参议院选举中落败,石破茂内阁支持率跌到新低,自民党内有人要求他辞职。
石破茂自2024年10月1日起担任日本首相,他在这不到一年的时间,第一件事就是顶着美国谈关税,第二件就是控制物价,第三件事就是忙着“抵抗斗争”。让我们一件一件来看。
美日谈判:日本始终被美国牵着鼻子走
首先,日美关税谈判不久前尘埃落定。谈判过程中,石破茂也曾罕见地对美国作出过强硬表态,要求美国重新审视“日本贡献”,并表示“不急于达成协议”,但最后结果显然打脸 ,依旧是被美国拿捏住。
日本投资美国5500亿美元(约4万亿港元),美国获其中90%利润;日本开放汽车、卡车、大米及其他农产品市场给美国;日本出口美国商品,关税为15%(原本汽车关税是2.5%)。
此外还有暂时没透露的部份,比如购买大额美国油气的生意,以及加大对美国上千亿美元的军购。美日协议,通篇都是美国如何“赢”,而日本拿到的就是一个15%的关税。对此日本网民的反应最直接,他们评价道“这是日本的第二次无条件投降”。
日媒深入分析了背后的原因,其中有两点比较重要:一个是日本面对美国,就像老鼠见了猫一样软弱,这是一种日本被美国占领后,刻在文化中的软弱;另一个是日本整个不稳定的体制,不允许石破茂政府与美国进行漫长的,坚强的谈判。
日媒的文章讲的很清楚,日本二战后的所有政府都无法正常处理与美国的关系,和美国人见面谈判,还没开口自己就先矮了一截。再加上美日特殊关系,且军事和经济捆绑,谁都知道,日美谈判的实质,从不会有平等的国与国的谈判,只能认了“黑帮老大勒索小弟”,日本毫无还手之力,只能任人宰割。
从石破茂的表现看,开始的意气风发,也善意的理解不是演的。但还是太天真了一点。
石破茂通胀派钱“引火自焚”
第二件就是日本物价节节高涨,5月份核心通胀已经飚到了3.7%,于是石破茂所在的自民党,居然打算向民众发钱,来补偿购买力损失。
据日本总务省发布的数据,2025年5月全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3.7%,连续六个月维持在3%以上的高位。其中,大米类价格同比上涨超过100%,创历史纪录,其他如咖啡豆、巧克力、饭团等日常食品价格也显著上升,引发民众对生活成本的普遍担忧。
前有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Recep Tayyip Erdoğan)减息遏制通胀,后有石破茂发钱控制物价,虽然手段略有不同,但都是抱薪救火。但要知道,通胀的成因正是,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而不管是减息还是派钱,本质上都在增加货币供给,进而扩张总需求,如此只会令物价更高,甚至有失控的风险。
此次现金发放计划也不禁让人联想到2009年麻生太郎政府时期的“定额补贴金”。当时每人发放1.2万至2万日圆(约637港元至1,062港元),但因金额过少、覆盖面过广,被批为“撒钱买选票”,未能有效刺激消费据2012年内阁府调查,该政策仅带动约25%的消费增长,大部份资金流入储蓄,结果不但未能稳住民生,反而成为麻生政权下台,引致政党轮替的导火线之一。
石破茂政权推出现金发放政策,在财政压力高涨、民意严重分化的背景下,此举显然也是在“玩火”。尽管石破茂宣布给国民每人发放2万日圆现金补助,但七成民众不赞成这种“撒胡椒面”、捞选票的做法。
石破茂还许诺到2040财年将日本的名义GDP达到1000万亿日圆,平均薪资提高至少50%。然而,如此久远的“画饼”也难以服众。日圆贬值、物价上涨带来的经济压力正愈演愈烈,这让普通民众、尤其是年轻人和中低收入群体强烈感受到日常生活正在陷入困境。
内部斗争失利
第三件事就是忙着“斗争”,既有内斗又有门阀斗争。从日本执政党的视角来看,党内大佬已经容不下石破茂。麻生太郎此前率先发难,向派系议员下令“绝不允许石破茂续任”;最近,而自民党副总裁菅义伟和农林水产大臣小泉进次郎据报甚至于6日与石破茂进行长达两小时的会谈,以“维护党内团结”为由要求其提前辞职。
与此同时,日本极右翼政党“参政党”借“日本优先”的民粹口号,狂揽14个议席,蚕食自民党基本盘。
想让石破茂下台的人,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从政治斗争的角度,想让他赶紧撂挑子走人,主要包括部份2024年党总裁选举输给石破茂的候选人以及他们背后的“大佬”。
参议院选举自民党刚确定败选时,前首相麻生太郎就说“不允许他(石破)继续留任”。另一位“大佬”、前外相茂木敏充也表示要让石破茂下台,称“告别过去才能迎来新生”。前经济安保相小林鹰之等政治对手也要求他辞职。只有石破茂下台,他们才能有机会重新站回政治舞台的中央,而参议院自民党选败无疑是逼宫最佳时机。
第二类是党内右翼势力,石破茂是自民党内少见的在历史问题上持温和观点、对中日关系表态较为积极的政客,一直被右翼视为眼中钉。右翼媒体甚至称自民党之所以选败,就是因为保守右翼选民对石破茂的对华政策不满而不愿投自民党的票。
第三类是自民党败选的真正“罪人”,需要把石破茂视作“替罪羊”。让自民党这两年连选连败、一蹶不振的最大“推手”,无疑就是“黑金”问题。但吊诡和讽刺的是,选后“倒石破茂”最活跃的恰恰是“黑金重灾区”前安倍派的议员,尤其是该派系当年的几个头头萩生田光一、西村康稔、松野博一、世耕弘成,这四人被日本媒体称为“黑金四兄弟”。他们推动石破茂“引咎辞职”,自然是想转移矛盾,让前者代替他们“引咎”、背锅。
8月正值日本高温休假季,在野党难以组织联合倒阁,是日本传统的国会休会期,石破茂留任相对安全。在这个时间段内,石破茂能够给自己布局好退路,协商派系利益分配,完成权力交接。
至于石破茂任内中日关系,石破茂一方面强调“全面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支持中日韩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框架内加强三边合作;另一方面延续对中国在东海、南海行动的批评,强调“主张应当主张的事项”。
石破茂曾暗示“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但在去年8月出版的著作中又批评该说法“不负责任”。他曾承认南京大屠杀史实,反对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批评否认侵略历史的言论,但又在8月15日向靖国神社供奉了玉串料。在中国九三阅兵前夕,日本政府通过外交渠道,呼吁欧亚各国不要赴华参加该活动,否则有损与日本的经济合作。
可见,从外交到内政,石破茂政府干的可谓是一塌糊涂,进退维谷之间,石破茂想要辞职也就不难理解了。说来可笑也很悲哀,日本有个“特色技能”:频繁换首相来躲避美国压力。美国一要搞甚么事情,总是会发现日本首相在面对换届压力或者已经被选下去了。一年一个日本首相,前半年要分蛋糕,后半年要准备选举,何其畸形的民主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