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突袭卡塔尔 |谁给了以色列有恃无恐“全球打击”的权力?
当地时间2025年9月9日,以色列国防军与国家安全总局联合发布声明,承认对卡塔尔首都多哈北部地区实施了精确打击。此次袭击目标明确指向哈马斯(Hamas)高级领导人哈亚(Khalil al-Hayya)及其办公场所,这标志着以色列军事行动首次直接打击位于主权国家首都的敌对组织高层机构。
坦白说,这个行为“很以色列”。第一,无论哈马斯领导人怎么样,就算是“打击2023年10月7日加沙袭击事件的主要策划者之一”,但以色列直接袭击别人主权国家的领土,都是违反国际法的。第二,此次袭击虽然是一次典型的“斩首行动”,但无论以色列保证如何精准打击,如何事先做好情报确认,突然袭击都有可能伤害到毫不相关的平民。但,以色列毫不在意。
这里两个信号需要看到。第一,袭击发生时,哈马斯领导层正在举行会议,讨论此前一天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又译川普)提出的所谓停火提案。这再次清楚证明,以色列根本不想停火。
第二,据报道,袭击发生前,以色列已经向美国进行了通报。美国的这种默许给以色列提供了行动空间。在这方面,其实特朗普一直都是这样,过去的一系列行动,特朗普政府都是这种态度。
卡塔尔并非普通国家,是美国的重要盟友,本土还有美国的军事基地。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当卡塔尔主权遭此重创的情况下,美国没有任何表示,甚至还做了默许。这什么意思呢?——原来有美国军事基地也不等于安全,美军并不会遵守承诺保护相关国家。
以军承认使用“精确制导弹药”并依托情报锁定目标,这种“定点清除”模式将常态化。参考2024年8月哈马斯领导人哈尼亚(Ismail Haniyeh)在伊朗被炸身亡事件,未来针对中东各国境内抵抗组织领导层的打击将更加频繁。试问,在这种情况下,各国的主权在哪里?
越境打击无后果 以色列更放肆
早在2024年10月,以军就曾多次袭击联合国驻黎巴嫩维和部队,导致15名维和人员伤亡,联合国秘书长当时就警告这类行为“可能构成战争罪”。更早之前,已有联合国专家批评以色列“在全球追击所谓敌人”的行径“公然漠视国际法”。
与以往模棱两可的回应不同,这一次以军迅速认领行动,口吻中甚至带有一丝炫耀。这种“自我豁免于国际法”的姿态在中东地区愈发明显:自2023年巴以冲突再度激化以来,以军对叙利亚的空袭大幅增加。
以色列的袭击一再打破“主权国家不可侵犯”的红线,向伊朗、黎巴嫩真主党,以及海湾国家等中东国家各方势力都释放出明确的“全球打击”信号。这种“无禁区”的军事威慑,与此前以色列空袭伊朗核设施的行动形成战略呼应。而且,以色列也发现了,打击伊朗没后果,其实打击其他国家也不会有什么后果,所以越来越肆无忌惮。实际上,这是又越过了一个边界,那么既然卡塔尔可以打击,其他海湾国家呢?既然这个借口可以,未来其他借口显然也可以。
现在,以色列说,美国批准他跨境袭击卡塔尔,不仅是把巴以问题谈判解决的最后一丝希望给彻底浇灭了,而且,最近,不少西方国家都表态要承认巴勒斯坦国,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比利时等都在列。今天以色列可以悍然袭击卡塔尔,明天是不是就可以是其他国家?
直接挑战卡塔尔调解角色
从军事部署看,以色列征召的军队和预备役规模远超加沙作战需求,这种“超常规动员”暗示其针对叙利亚、黎巴嫩的作战计划正在推进,而对卡塔尔的轰炸,则意味着以色列会进一步寻求突破。
作为被袭击的卡塔尔,在巴以冲突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哈马斯的长期驻地,卡塔尔通过与哈马斯和以色列的沟通渠道,推动了多次停火协议。然而,以色列此次行动无疑是对卡塔尔调解角色的直接挑战。卡塔尔外交部发言人安萨里(Dr. Majed bin Mohammad Al Ansari )强烈谴责此次袭击,称其为“懦夫式的攻击”,是对国际法的“公然违反”和对卡塔尔安全的“严重威胁”。然而,卡塔尔的回应相对克制,未宣布具体报复措施,这与其在地缘政治中的两难处境密切相关。
这次袭击进一步摧毁了本已脆弱的地区互信。卡塔尔凭借其经济实力与灵活外交,曾在伊朗、美国、巴勒斯坦等各方之间架起罕见的沟通之桥,但以色列的这次行动,无疑向所有潜在调解方发出警示:为冲突双方提供对话场所、承担斡旋角色,可能代价巨大——甚至包括主权受侵犯。目前卡塔尔已宣布对事件展开调查,但影响远未终结。
这场袭击在中东外交版图上撕开的裂痕,远比在卡塔拉地区留下的弹痕更深、更难修复。早前,黎巴嫩真主党已宣布进入“开放式清算之战”,伊拉克什叶派武装频繁袭击美军基地。随着以色列打击范围扩大,更多地区力量将被卷入冲突漩涡,反美和反以色列力量将会越来越多,这必然给地区带来影响。
如果国际社会继续默许以色列这种无视国际法、践踏他国主权的行为,中东的稳定与安全将面临更大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