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美国”与Charlie Kirk的右翼社会主义
MAGA意见领袖卡尔森(Tucker Carlson)在今年七月下旬给已故MAGA青年领袖查理柯克(Charlie Kirk)做了一个对谈,全程两个多小时,文字约3.5万。当时正值公开主张社会主义的民粹左翼曼达尼(Zohran Mamdani)高调崛起,在纽约竞选市长,因其对青年和中产群体的成功笼络,引起MAGA民粹右翼的极大不安。
对谈中,两人大谈美国的经济社会问题。柯克认为,美国当前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年轻人经济困境与发展问题,并对此抒发了自己的大量观察与见解。卡尔森的观察和诊断与柯克的观点高度吻合——实际上,副总统万斯(JD Vance)也会同意柯克(与卡尔森)绝大多数主张——这几个人本质上代表了美国MAGA未来的经济意识形态,并且与民主党民粹左翼的观点遥相呼应。
对谈中,可以看出柯克的思想体系确实包含了大量经济民粹主义和干预主义特征的主张,这些主张与社会主义理念明显存在交集——而考虑到美国人对“社会主义”的排斥,他本人及其追随者可能明确拒绝任何与“社会主义”有关的标签。
但有句话说,叫挂羊头卖狗肉,柯克等民粹右翼运动的倡导者,在经济问题上充其量也是“打右灯朝左转”。
进一步细究,我们可以发现,柯克的“类社会主义”主张包括:
1)对金融资本的批判与监管主张,包括反对掠夺性信贷,质疑自由市场教条;
2)追求代际正义,批判代际掠夺/剥削,隐含财富再分配诉求;
3)明确支持劳工权益,强调应当提高基本工资、改善工作条件,支持雇佣美国人而非移民的一切保护主义劳工政策,旨在提升本土工人福祉等;
4)全方位的经济民族主义,包括反对美国资本向海外扩张,质疑全球供应链和跨国资本流动,主张支持产业链回流美国——包括采取关税和产业政策扶持本土产业,以及国家干预/介入,由政府主导基础设施(如住房、能源)的投资与建设,旨在解决年轻人的经济困境;
5)对公民福利与国家责任的认可,包括支持更加强有力的社会保障,支持政府主导的针对年轻人和弱势群体的大规模债务减免/豁免政策;
6)高度警惕大企业垄断与资本集中问题,不仅支持劳工,也同情受到大企业大资本挤压的中小企业
柯克的这些诉求,与美国左翼/进步主义的主张高度相似,可以说属于广义的社会主义,或“类社会主义”,按照美国当下潮流,称为“国家资本主义”也未尝不可,但实际上,用什么标签并不重要,不看形式而看本质——这些主张出现在美国实体和基层经济下行和停滞、贫富差距不断放大的当下,反映的是对美国自由市场原教旨主义的反思与批判、对经济焦虑的本土化回应,都寄希望于通过国家权力解决经济不公、保护自己心目中最重要的弱势群体——其中,左翼相对来说更加关注他们所认为的更加弱势的少数族裔,右翼则更加关注他们认为长期被忽略的美国主流族裔——白人群体。
此外,左右两派在社会文化上有根本区别,左翼本质是“觉醒的”(Woke)、自由派的、进步的,右翼则秉持文化保守主义立场,在对于基督教与文化认同、种族、跨性别、枪械、堕胎等议题根本分歧。
然而,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柯克们很清楚,最终要解决的还是经济问题。民粹右翼最大的威胁不是精英主义的左翼自由派(从克林顿、奥巴马到拜登),而是民主党的桑德斯(Bernie Sanders)、奥卡西奥科尔特(AOC)、曼达尼等民粹左翼进步主义者。由于两派(MAGA民粹右翼和进步主义民粹左翼)在经济议题上的诊断和政策正在趋同,所以,柯克要解决的问题只是:
一,在社会和文化问题上批倒左翼,瓦解其在青年群众中的基础,逐步将自由派、左翼的支持者转化到保守派(观察者会发现,这和1930年代纳粹要解决的转化共产主义支持者的目标高度相似);
二,在意识形态措辞上做文章,强调对自由市场机制的拥护,巧妙回避“社会主义”标签,设法构思“不叫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抑或任何形式的“美国特色资本主义”或MAGA特色社会主义。(熟悉历史的读者会记得:希特勒的纳粹(Nazi)就叫“民族社会主义”——这股右翼社会主义潮流迄今还在欧洲大陆回响)。
无论如何,不管是民粹左翼还是民粹右翼,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的是:未来,由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美国”(尤其在人工智能和自动化主导的未来),因此,谁能抢占阵地,成功地提出一个能够为美国主流话语所接受的类社会主义政治议程,谁就能赢得美国选民。换言之,“得社会主义者得天下”。
可以说,柯克已经在思想和观念上重塑美国年轻一代的保守派。他真正需要着急的,是唤醒共和党上层/建制派,呼吁他们看到中低收入阶层和年轻人的经济困境,提出或接受一套能够抗衡民粹左翼的属于民粹右翼自己的类社会主义公共政策。
特朗普开启了MAGA的民粹右翼运动,但由于出身大企业大资本,与大企业大资本及经济金融领域的建制派高度绑定,并且奉行他们的价值观,因此,指望由特朗普推行更深层次的改革是不可能的——恰恰相反,在他的任内,因为关税和“大而美法案”,财富由贫困阶层向富裕阶层转变的趋势还会延续并加剧。
美国右翼社会主义的希望,都寄托在埋伏在特朗普政府里的代表第二代的万斯(以及在“体制外”与他呼应的卡尔森和班农),以及已经成功把年轻保守派掌握在自己手里的第三代旗手柯克。
让美国左翼/民主党忧心的是,他们找不出任何一个可以与柯克匹敌的年轻政治领袖;让美国右翼/共和党焦虑的是,他们面向未来的基本盘都被这一个年轻人攥在手里,对他的依赖太深。
最后,一个不知从什么地方冒出来的年轻人——22岁的罗宾逊(Tyler Robinson)——用一发精准的子弹改变了历史,通过肉体歼灭,把柯克从美国未来的政治轨迹中抹去。
但他所不能改变的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美国;得社会主义者得天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柯克已经永远改变了美国未来的政治生态。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兔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