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印加征关税,美国为何不再一马当先?
就解决TikTok问题达成基本框架共识,这是近日中美经贸谈判的公开成果。关税、出口管制等问题并没有成果公布,并不代表没有谈。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Scott Bessent)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除非欧洲国家率先对中国和印度征收高额关税,否则特朗普政府不会对中国商品加征新关税,以此来阻止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欧洲国家应在切断俄罗斯石油收入以结束俄乌战争方面发挥更重要作用。
上次中美瑞典谈判之前,美国曾公开在俄油问题上威胁对中国加征百分之百的关税,而此次谈判之后,贝森特的口径已经变成了“若缺乏欧洲配合,美国不会单独行动”。
且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9月13日在社交媒体公开发文,要求北约成员国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并对俄罗斯实施重大制裁。他还要求北约对中国加征最高达100%的关税,理由是中国对俄罗斯“具有影响力”。
除北约成员国外,特朗普近来还要求欧盟、七国集团(G7)盟友对俄罗斯石油买家加征关税。知情欧盟官员解读美方的意思称:“他们基本上是在说,我们会这样做,但你们需要和我们一起做。”
8月初美国宣布对印度商品全面加征25%关税,另外附带因购买俄油征收25%关税。但现在,在制裁中印上,美国的态度从一马当先变成了威逼盟友。
特朗普8月15日在阿拉斯加会晤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之后,称开始安排俄乌领导人会晤,此后还将举行美俄乌三方会谈,而如今一个月过去了,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9月12日对外明确表示,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谈判已正式暂停。
毫无疑问,特朗普举着制裁俄罗斯的大棒,也没能让俄罗斯屈服。中美贸易谈判进行到现在,双方在日内瓦会谈时决定降低非理性关税,已经证明了美国对华施展关税大棒这一招的破产。而印度在被美国制裁之后积极向上合靠拢,不愿意轻易对美国低头。
特朗普9月12日接受福克斯新闻直播采访时,首次公开承认对普京的耐心“正在快速耗尽”,当场抛出“第二阶段对俄制裁”计划。结合特朗普要求北约、欧盟、G7成员国出手制裁中印。看似美国正在全方位组织针对中俄的阻击战线。事实上特朗普将压力给到盟友一边,才是特朗普的真实意图。
近年来美国在国际社会展现出两张面孔:一个狂妄自大的美国,一个捉襟见肘的美国。
傲慢狂妄是美国的本色,这是美国建立起单极霸权以来就有的风格。
一个捉襟见肘的美国背后是美国单极霸权衰落,已经没有能力单独应对中俄,因此需要援手。以往拜登政府主张联合盟友应对中国,就是认识到了自身能力的局限性。
但特朗普上台之后对盟友采取的是大棒政策,现在让盟友对中印采取行动用的也是威逼策略,姿态高高在上。特朗普用强硬掩盖了美国虚弱无力的一面,试图告诉各方美国仍然是那个伟大的美国。
而遮掩实力不济的过程中,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暴露出了第三张面孔:急于甩锅。
在应对中俄上,特朗普政府根本没有什么独门秘诀。成功是特朗普的功劳,失败是盟友的失责。有问题也是别人的问题,美国依然伟大。不再一马当先,将压力给到盟友一边,说明特朗普已经开始在为自己的政策失败找借口搭台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