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先提三要求“敲打”对华强硬的日本首位女首相
日前,日本自民党第29任总裁选举结果揭晓,被称为“安倍女孩”的前经济安全保障担当大臣高市早苗最终胜选。从程序上看,自民党作为日本国会第一大党,其总裁大概率会被推举为内阁首相,只要在后续的国会首相指名选举中获得多数支持即可。
10月15日将召开临时国会选出首相石破茂的继任者,届时日本很有可能迎来首位女首相。
当前日本各方面状况并不乐观,摆在其面前的政治、经济和外交的考验仍然严峻。高市的首要难题,是在“双院皆失”格局中站稳脚跟。自民党和公明党的执政联盟已在参众两院均失去多数地位,必须联合其他在野党才能成为多数。
有舆论分析,高市可能会与参议院占23席的国民民主党谈判。
该党“保守务实”倾向与高市的理念更契合,但国民民主党已提出:“冻结修宪进程”“增加地方财政转移支付”等条件,这与高市的核心主张直接冲突。此外,想要达成党内团结同样棘手:支持小泉的岸田派、菅义伟集团虽未明确反对高市,但却表示“不配合激进修宪”。也就是说,若10月底前无法完成联合谈判,新政府恐陷入“开局即遇难题”。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前,日本经济仍处于艰难境地,日本央行数据显示,2025年8月核心CPI同比仍达2.7%,超宽松货币政策已无空间,但高市反对加息的立场将使日央行陷入“政治干预”争议。
财政方面,高市的“万亿日元现金补贴”尚缺乏资金来源,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经团联)会长丰田章男明确反对“以债换增长”,暗示企业界不支持增发国债。更关键的是结构性改革缺失,高市的政策并未触及农协、经团联等既得利益集团,也未提出劳动力市场改革、地方振兴等长效措施。
同时,高市面对外交困境:强硬路线引发连锁反应。地区安全上,高市的修宪、强军主张可能会加剧东北亚局势紧张。韩国已表态,若日防卫支出超GDP 2%,将重启“独岛防御强化计划”;朝鲜则可能加速导弹试验,以回应“美日协同”。
而中日关系上,石破茂执政期间,在共同利益和现实需求的驱动下,中日两国在政治、经济和安全方面都有一些积极互动,表现出缓和迹象。但随着自民党内保守势力擡头,以及作为对华强硬派的高市胜选,日本可能会在钓鱼岛及台湾等问题上采取更具挑衅性的举措,给两国关系增添更多不确定性。
高市当选当天,中方就给出了回应,由于这是日本的内部事务,因此没有具体评价。外交部发言人表示,希望日方恪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各项原则和共识,信守在历史、台湾等重大问题上的政治承诺,奉行积极理性的对华政策,把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定位落到实处。
似乎都是基本的外交辞令,但中方的表态既是告诫也是敲打。这三个要求,其实是中国对中日关系的一贯立场,只是结合高市的右翼色彩,在外界看来,这番说辞不免有一番敲打的意味,告诫新的自民党总裁在中日关系上要“谨言慎行”,否则就是“后果自负”。
高市早苗所在的政治光谱,与中方对中日关系的期许,可谓是格格不入。她一直以极右翼形象示人,更以安倍“接班人”自居。高市上次与石破茂同台竞选,就尽显对华鹰派本色,这次再战,她干脆打出了“民粹主义”的大旗。
竞选期间,高市曾向美国保守派智库投稿,系统性阐述自己的外交政策,声称希望在台海问题上“与中国坦率对话”,还扬言“不许单方面改变现状”,随后再次渲染地区安全局势,为加强日本军事力量寻找借口。
但还是那句话,中国如何解决台湾问题,压根不需要日本置喙,所谓的“坦率对话”就是一个伪命题。因此这恰恰暴露了高市在地缘政治上的浅薄认知。高市当议员的时候,更否认南京大屠杀,不遗余力地渲染“中国威胁论”,多次公开“拜鬼”,这些都是实打实的劣迹,更是她用来变现政治资源的伎俩。当上首相后,这些无疑都是沉重的政治包袱。
虽说日本政客也擅长台上台下两张面孔,高市可不像安倍那么老练,更谈不上游刃有余。虽说在胜选前夕,她已经适当收敛,试图争取中间派的支持,但光是口头表态,远不足以取信于人。何况右翼路线是其在政坛安身立命的本钱,不是说回调就回调的。
事实上,高市很可能加速日本右转。高市未必有本事带领自民党走出长期的困境。安倍之后,自民党历经菅义伟、岸田文雄、石破茂三任总裁,依旧没能摆脱黑金丑闻的阴影,自身保守右派的地位,又受到其他新兴派系的挑战。高市若想坐稳首相,必须去争取那些极右翼党派的支持,届时其言行可能会凸显更强烈的鹰派色彩。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极有可能加速向右转。
中国对日本的要求一直都不复杂,对历史问题、台湾问题等红线有最基本的自觉,不要动不动把中国当成假想敌,靠对华卖弄强硬,无限拔高美日同盟,来凸显自己在亚太地区的存在感,如此作为,只会让地区安全格局更加复杂。但一个需要靠极端言辞,加速右转才能保住“大位”的首相,中方又怎会有多大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