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理会通过加沙和平决议 特朗普突如其来的“多边主义”有用吗?
11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2803号决议,正式为特朗普(Donald Trump)的加沙和平计划背书。手持否决权的中、俄虽然认为决议内容在关键部份有欠清晰、未有对巴勒斯坦建国提供更有力的支持,但在全球主要阿拉伯和穆斯林国家(除伊朗外)几乎都一致支持决议的背景之中,中俄只投下了弃权票,没有阻止决议通过。
对于往日经常在加沙停火的联合国投票中“落单”的美国而言,这可算是一场有象征性的外交胜利。
特朗普在社交平台Truth Social上大赞这是联合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投票,将其余14个安理会成员国都逐一点名感谢,包括中国和俄罗斯,又特别提到卡塔尔、埃及、阿联酋、沙特、印尼、土耳其和约旦这些不在安理会中却有份促成决议通过的国家。
授权国际部队向哈马斯动武
2803号决议基本上就是联合国安理会对于特朗普20点加沙和平计划的背书和授权,当中包括现在除了3具尚未归还以色列人质尸体就完成的人质/囚犯交换、确保人道物资进入等正在实现的第一阶段进程,也包括了将会由特朗普领导的“和平理事会”(Board of Peace),作为加沙的过渡性管治机构,负责重启和协调和平计划的实施。
同时,决议授权和平理事会成立所谓的“国际稳定部队”(ISF),未有列明是谁的出兵国须同埃及和以色列紧密商讨协调,而国际稳定部队将负责监察加沙停火、保护边境地区和基建、保护平民、支持人道物资输送、支持包括拆除军事建设和检收武器在内的去军事化,训练并支持巴勒斯坦警队等。
此授权以2027年底为限。值得留意的是,决议授权国际稳定部队“使用一切必需手段”去执行其任务。这意味着,如果哈马斯不愿意放下武器,国际稳定部队将有联合国授权使用武力迫使他们交出武器。
跟特朗普的和平计划一样,决议提到以色列的撤军将与加沙去军事化的进程同步,且需要以色列国防军(IDF)、国际稳定部队、其他保证国及美国的同意。而以色列军队在加沙完全清除任何可能重新出现的恐怖威胁之前依然有权在加沙边境地区部署。这种用词也确立了以军在加沙的防务角色。
决议也提到在加沙成立由巴勒斯坦人及国际专家组织的技术官僚政府,负责日常管治事务。在阿拉伯和穆斯林国家的坚持之下,决议亦保留了有关巴勒斯坦自治政府(Palestinian Authority)经充分改革后“可能存在条件让巴勒斯坦可信地走上自决和建国的道路”。
几个月前才轰炸过伊朗核设施、如今也在美洲公海行私刑击杀毒贩的特朗普,如今在加沙和平的问题上,竟然回过来头寻求安理会的背书和授权,是一场非常“不特朗普”的国际政治戏码。
不过,这也显示出特朗普的外交灵活性。此刻他寻求联合国给予其和平计划合法性,主要原因也在于加沙和平进程的停滞不前。
重建的条件还未出现
经过人质/囚犯交换之后,在加沙的以军已经撤出大部份沿海地带,退到所谓的“黄线”之后,占大约53%的加沙土地。虽然以军依然有多次开火和轰炸,内塔尼亚胡(Benjamin Netanyahu)也表示“战争还未结束”,但整体而言停火还在维持,人道物资亦以较大规模进入(按:其具体规模众说纷纭)。
可是,停火的下一步却完全没有进展。一方面,经过两年轰炸之后,至少六成加沙人无家可归,连临时帐篷也严重不足,去水排污等基建也几乎完全被破坏。如今冬天雨季又来,加沙出现水浸,人民苦不堪言。要解决此等惨况,首先就是要一定程度启动重建工作,一边开始清除估计重达6000万吨的瓦砾,一边重建部份必需的基建。
问题是,加沙“黄线”的两边都“建不得”。黄线的一边是以军的控制区,上面是加沙原有超过七成农地所在,但愿意来到这一边居住的加沙人为数只以千计,大部份都是战争期间接受以军支持的反哈马斯武装分子。如果他们不跟着以军走,很可能就会被哈马斯当街处决。
黄线的另一边,由于以军撤走留下真空,哈马斯已经重新掌权,重新维持治安,亦开始大举清扫异己。加沙人也开始接受哈马斯管治的事实,其在加沙的民调支持度上月升至51%,高于一年前的39%。
在哈马斯管治的一边,阿拉伯国定不愿投资重建。他们本来就反对有伊斯兰主义信念的哈马斯,也要求哈马斯要放下武器。同时,他们也担心只要哈马斯不除,重建的投资最后也会被以色列下一波军事行动给炸毁掉。
美国和以色列早前曾提出先在以色列控制的一边开始重建。可是,这种做法似乎就会把加沙像东西柏林那样分割开来,实际接受了以色列对超过一半加沙土地的管治权。如果阿拉伯国家同意此等方案,他们看起来更像是帮忙以色列重建而不是帮助加沙人民重建--毕竟,绝大多数的加沙人口也不愿意搬到以色列控制的土地上。
于是,和平要有效改善加沙人民的生活,就是要开始重建,但重建的前提就是要哈马斯去武装化,放弃对加沙的管治,换取以色列进一步撤出。
但哈马斯不愿意做的就是放下武器。在其对这次安理会决议的回应中,哈马斯就表明:“赋予国际部队在加沙走廊内……解除抵抗力量武装……的职责,将使其丧失中立性,并把它变成冲突的一方,站在占领者的一边。”
根据哈马斯和埃及方面的最新谈判进展,哈马斯最多只愿意交出重型武器,存放在加沙境内,由埃及和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监督,换取以色列完全撤出加沙,并展开巴勒斯坦建国进程。此等条件当然是以色列所不会接受的。
于是,除了以色列重新开战之外,国际社会可以做的就只有真的成立起一支国际稳定部队,连同他们的警队,进入加沙,一边取代哈马斯的维持治安工作,让加沙人民有一个哈马斯以外的选项,另一边则可以运用武力威胁或者是武力本身来试图解除哈马斯的武装。
美国早就表明自己不会派兵进入加沙。埃及、土耳其、巴基斯坦、阿塞拜疆、印尼等国则据报表达过加入国际稳定部队的意愿,不过他们需要先有联合国的授权。因此,特朗普才会突然拥抱多边主义,寻求安理会正式为其加沙和平计划背书。
可是,得到了安理会的授权,并不代表加沙停火的下一步会一帆风顺。
国际稳定部队的两难角色
首先,如埃及、沙特、阿联酋、约旦此等阿拉伯国家,其实极不愿意派军队进入加沙,因此这样有可能造成阿拉伯人自相残杀的情况。埃及等国对国际稳定部队的参与,可能主要还是在于对巴勒斯坦裔警队的训练,其军队就算参与也只扮演支援的角色。
其次,像土耳其这样反以色列立场明确的非阿拉伯穆斯林国家,则难以得到以色列同意加入国际稳定部队。
最有可能加入国际稳定部队的,就是距离加沙较远的其他非阿拉伯穆斯林国家,像巴基斯坦、阿塞拜疆、印尼等。当中,又以阿塞拜疆的可行性较高。阿塞拜疆自苏联解体之后就同以色列建立了正常外交关系,双方长期有军事合作,并有制衡伊朗的共同地缘政治利益。相较之下,巴基斯坦和印尼都没有跟以色列建交。
但即使是阿塞拜疆,其出兵参与国际稳定部队的风险,依然非常高。如果这支国际部队未来真的要同哈马斯交火的话,他们看起来就会像是以色列的雇佣兵,还有可能要为以色列付出人命损失。如果这支国际部队未来决不同哈马斯交火,只是被动接收哈马斯武器,在没有抵抗的情况下才会拆除哈马斯地道的话,这支部队就只会是一只哈马斯不用惧怕的“纸老虎”,无助解除哈马斯武装,甚至给以色列一个重燃战火的理由。
如今联合国安理会是授权了这支部队向哈马斯动武,但核心的问题还是这支部队的潜在参与国都不愿意承担向哈马斯动武的后果。
在这个核心问题得到解决之前,国际社会对加沙的援助只能停在人道救援的层次,输出更多粮食、干净水、药物、燃料、帐篷等等。加沙人民长期流离失所的境况可能会逐渐恒常化,再次让他们变成国际社会的弃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