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科技显实力 经济发展须加持 刺激香港楼市交投的3点建议!
9月初,笔者非常荣幸获邀到北京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大型阅兵仪式。身处现场非常震撼,也感到无比骄傲!本次阅兵展示了中国军事科技的突飞猛进,进一步显示国家各项实力的提升,让我们深深体会有一个强大的国家作后盾,才不会再受人欺凌,人民才能过安稳的日子,我们要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同时,国际政治与各国关系的稳定性对投资者带来正面影响,反映出国家实力提升会增强市场信心,有助香港经济和楼市稳定发展,为香港作为中外资金交流枢纽提供更多机遇。
今天,国际地缘政治错综复杂,适当地对外展示军力和国际地位的信号,体现了中国在全球格局中的影响力,对香港的政治稳定和“一国两制”行稳致远有积极作用。随著香港金融市场的良好形势,加上大量的人才和留学生涌入本港,房屋需求日益增加。人才政策实施大约两年半,等于适应期即将完成,这批优质新移民家庭存在刚性的置业需求。市场也开始出现内地资金如何引来本港买楼的研究,主要聚焦在便利内地人才及资金调动,促进他们在港置业,同时也要避免资本外流。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政府正与中央机构研究适度放宽内地来港人才资金调配限制,俗称“购房通”,预计此举将带动内地买家进一步进入香港楼市,尤其是一手市场,并涉及中高价楼及豪宅物业为主。
虽然近期中小型物业市场成交量大增,价格明显有止跌回升之势,但是资料显示,2024年全年及2025年上半年大额豪宅及工商舖市场的成交及价格仍然十分疲弱,当中在大型豪宅的成交中,约有七成还是由内地买家购入。不过,内地买家置业面临资金调动困难,政府正研究“购房通”制度,类似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诚如身兼全国人大常委的民建联立法会议员李慧琼提倡,设立约200亿美元或1000亿元人民币资金池额度,容许内地居民把境内资金调来香港买楼。建立系统闭环资金管理方式,方便内地买家合法安全地将资金调来香港买楼。事实上,如果通过专才购买住宅可说是一举两得,首先能够满足真正的自住需要,其次也有减少大量库存以及推动市场稳定发展的作用。
适逢特区政府行政长官李家超的新一轮“施政报告”即将发表,笔者有以下3点建议:
1)建议政府尽快推出“购房通”。适用于通过人才政策申请获批来港的人士,只容许购买住宅物业作为自用,个人从内地调来的金额设一个上限,而且需要完税后才可动用,如最多容许2,000万港元进来购买。条件是在未获得永久居民身分之前,或在5年的限期内,不能随意转售物业,如银行需要按揭、加按或转按,申请人所交付的首付不可少于获批进来的资金。
2)放宽投资移民的3千万港元资金,让其适用于购买任何物业。住宅、工商舖任由他们选择购买,这样更符合目前香港的经济状况,金融市场已经非常蓬勃,购买金融产品并没有迫切需要,反而将资金投放在疲弱的楼市,更有进一步提振经济的功能。
3)建议政府宽减所有大额物业的印花税,例如1500万以上物业的买楼印花税,从4.25%减到3.75%。不要以为减一点点税就会损失库房税收,恰恰相反,这绝对会是一个“因减得加”的例子,让成交量增多3到5成,不但可以使政府税收增加,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香港经济复苏。
过去几年,大额物业成交萎缩,尤其是超级豪宅及工商舖市场,众所皆知其面对的困境,虽然价格已经跌到谷底,仍然相对地缺少资金进入,严重影响银行商业信贷业务,也进一步冲击香港金额体系。因此,如何刺激大额物业交投,将不良资产转化为优质资产刻不容缓。而减少物业印花税,减轻买家的一点支出负担,给市场带岀来的信息很重要,也将是增加交投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财经专栏】蔡志忠|亚洲地产创办人、香港专业地产顾问商会荣誉会长
从事地产行业近38年,拥有丰富的工商舖投资经验。集团旗下企业包括财务、饮食、百货商店、超市、迷你仓、共享工作间等等,业务多元化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香港01的任何立场,香港01亦无法核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
另外,以上纯属个人研究分享,并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机构立场,亦非任何投资建议或劝诱。读者务请运用个人独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