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九三阅兵在天安门敬了一个军礼的他 人生比微短剧还要传奇
还记得他吗?10年前的9月3日,他身着八路军军装经过天安门时,坚定而郑重地敬了一个军礼,让无数网友热泪盈眶。这位抗战老兵叫余新元,他的传奇人生让许多网友直呼“短剧都不敢这么拍”。
今天,我们讲述这位老兵的传奇人生。看完之后,你或许能明白我们为什么要纪念80年前那场伟大胜利。
按图放大浏览更多相片了解余新元的“传奇人生”▼▼▼
时间倒回90年前,1935年,是余新元第一次见到红军。余新元出生在甘肃静宁县一个贫苦人家。9岁时,家里遭了土匪,母亲不堪受辱跳井而亡。后来,他的两个妹妹也活活饿死。当时,余新元只能靠给地主扛活、放羊为生。
那一年,在家乡的小戏台经常有红军宣传抗日道理。余新元并不是都能听明白,但有一句话他听懂了:
红军是穷人的队伍。
几个月后,13岁的余新元赶着地主家的200只羊,投奔了红军,成为了一名“红小鬼”。
1939年,余新元参加了抗日战争史上著名的黄土岭战斗。这一战,日本中将阿部规秀被击毙在了黄土岭。这也是抗日战争中在战场上被八路军击毙的侵华日军最高级别将领。战斗中,余新元的左腿受伤,“被炸成了马蜂窝”。医疗点的医生决定给他截肢,这时,来了一位外国医生,他通过翻译询问:“你多大了?”余新元回答:“16岁多,快17了。”外国医生摸着他的头说:
太年轻了,少了一条腿将来可怎么办啊!手术我来做,尽量保住他的腿!
当时,前线缺少麻醉药,余新元咬牙硬撑,疼得浑身是汗。外国医生鼓励他说:“你很坚强!坚持住!”手术很成功,余新元的腿保住了。后来,他才知道,给他做手术的外国医生叫做白求恩。那次巡诊中,白求恩在抢救其他伤员时不慎感染,患上败血病。为余新元做完手术的第5天,白求恩以身殉职。
1941年,日军集中5000余兵力,对晋察冀边区狼牙山地区疯狂扫荡。时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某连副排长的余新元,奉命带4名战士阻击敌人,为团主力和群众转移争取时间。 5个人、15发子弹、47枚手榴弹。这仗怎么打?余新元组织大家利用有利地形展开阻击,手榴弹、“石头炮弹”全面开花,连续打退敌人19次进攻。当敌人发起第20次进攻时,他们已精疲力竭。
战友张连第脑袋被打掉了半个,袁根成胳膊断了,冯正祥负重伤。
战士张祥,只有17岁,他的父母都是被日军杀害的。战斗中,他的两条腿被炸掉,弥留之际,张祥给余新元留下三句话:
第一句话:
“副排长,我能不能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党员?”
“我现在就介绍你入党!”
战场上,余新元介绍张祥入党。张祥年轻的脸上浮起一丝笑意,努力地举了举右手。
第二句话:
“每年的清明节,能不能到我父母的坟前替我张祥添把土?”
“我们能回去的话,就照你说的办!”
第三句话:
“你告诉我的姑姑,不要哭。我是为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我死是光荣的。”
说完,张祥趴在自己的阵地上壮烈地牺牲了。
【相关文章】:她抗日被俘受尽酷刑仍不屈 遭处死前给7岁儿子写了这封感人的信
面对野兽般狂扫的日军,孤军奋战的余新元冲上前去,
老子和你们拼了!
他打完最后一发子弹,刚要低头搬石头的一刹那,被敌人的子弹打穿胸部,滚落山崖……后来,同在一个连担负掩护任务的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5人主动将敌人引上了狼牙山棋盘陀峰顶绝路。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5位战士毅然跳下悬崖。
他们是余新元的战友,也是我们课本上学过的“狼牙山五壮士”。
后来,余新元在当地村民王义珍老妈妈的精心照顾下,才捡回一条命。此次战斗,余新元和战友们打死打伤日军120多人。张祥被追认为中共党员,余新元被授予“抗日战斗模范”。
几十年后,再回忆起那场战斗,余新元说:
我们武器跟他们比差太多了,但中国人打的是意志,打的是爱国,打的是英勇顽强。
抗日战争时期,余新元参加了黄土岭战斗、平型关作战、百团大战、狼牙山反扫荡战斗等大小战斗500余次,7次身负重伤,荣立2次大功、1次中功、2次小功。后来,在辽沈战役中,余新元失去了半个脚掌。之后被分配到辽宁省辽阳市兵役局工作。另一段传奇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
1959年11月8日,一个操着湖南口音的“小个子”青年,来到时任辽阳市兵役局副政委余新元的办公室,倾诉自己因为没通过体检不能如愿参军入伍的沮丧心情。余新元耐心地给青年解释了参军的程序和条件,没想到,连续好几天,这个青年都来余新元办公室“报到”。看小伙子没有地方住,余新元只能带着他回到自己家。这一住,就是58天。
一天,余新元的爱人包了包子,一家人边吃边唠家常,余新元问青年:
你家在哪儿?父母是做什么的?
青年把包子放下,流下了眼泪:
余叔,我家里就剩我一个人了。
青年的苦难经历,深深打动了有同样悲惨童年的余新元。
余叔,当兵是我的愿望。我是解放军解放的,共产党培养的。请批准我拿起枪杆子,保卫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朝夕相处中,青年的生活、学习、言行,余新元都看在了眼里。他多次向组织汇报,介绍青年的实际情况。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这名青年终于被同意入伍。有人问:“出了差错谁担责?”余新元说:“我以22年的党龄作担保,出了事我负全责。”
1960年1月8日,余新元和爱人拎着20个红皮鸡蛋赶往车站,送20岁的青年入伍。这位青年的名字,后来在中国家喻户晓,他的名字,叫做雷锋。
后来的几十年间,余新元一直讲雷锋的故事,宣传雷锋精神。值得一提的是,1977年,余新元又把一个年轻人送上了去部队的列车,并嘱咐他要向雷锋学习。这个年轻人叫郭明义,后来,他被授予“当代雷锋”称号。
2015年,得知自己受邀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时,余新元激动得几个晚上都睡不着觉。2015年9月3日,经过天安门时,余新元坚定有力地敬了一个军礼。他说:
我是代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先烈过天安门的,不是代表我自己。我自己仅仅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我的责任和任务。
2022年12月28日,余新元逝世,享年99岁。2022年7月,曾有人问余新元:“您说当年我们是靠什么赢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余老拿起笔,颤颤巍巍地写下:“靠党的领导,靠中国人民胜利的。”
有人说,余新元的人生实在太过传奇。这些英雄人物的故事,甚至都不在同一本语文课本上,却都在余新元的人生中“串联”起来。这一刻,我们才明白,原来“传奇”的背后,是“传承”。那个在戏台下听讲后,决定参军的放羊娃,几十年后将雷锋送入了部队。那个被白求恩救治的小战士,在狼牙山与敌人浴血奋战。这些看似巧合的联系,是薪火相传,是生生不息。伟大的抗战精神,就是这样一代代传承下去,流淌在我们每个人的血液之中。
致敬英雄,铭记历史。
【延伸阅读】七七事变88周年|七三一队员认曾解剖300人 揭活人实验残暴细节(点图放大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