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西海岸现大量“硬币”状生物 专家:为银币水母,有毒勿接触

撰文: 林芷莹
出版:更新:

10月21日,海南海口西海岸沙滩上出现大量形似“硬币”的海洋生物,远望宛如无数枚银色硬币密密麻麻铺在海岸线上。有专家确认,前述的海洋生物为银币水母,带有毒性,市民、游客要避免直接接触。

《极目新闻》报道,有拍片者称,10月21日在沙滩上拍摄到大量形似“硬币”的海洋生物,“太多了,两三公里长”,并提到自己是20多年第一次见,“有人说有毒”。

另据《南国都市报》报道,10月21日下午,海口玉禾田环境服务有限公司的环卫工人在巡岗时,发现从海口西海岸帆船帆板训练基地到夏威夷海岸的沙滩上,出现大量形似“硬币”的水母。

海南海口西海岸沙滩有大量形似“硬币”的海洋生物。(南国都市报)
海南海口西海岸沙滩上出现大量银币水母。(南国都市报)

海口畓榃湿地研究所所长卢刚确认,在西海岸沙滩上出现的海洋生物为银币水母,在海南全年均有分布,本次出现属于正常自然现象,只是分布较为密集。

他介绍,银币水母是浮游生物,主要栖息在温暖的热带和亚热带海域的表层水域,在大风、大潮天气时会随著海浪被冲上岸搁浅,过段时间,冲到岸上的会自然消失,海水中的则会随洋流漂离。

他提醒,市民游客在海边游玩时务必避免主动触碰。若不慎接触后出现皮肤不适,且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需及时就医。

专家提醒,银币水母带有毒性,要避免直接接触。(小红书)

10月22日,当地环卫部门工作人员表示,10月21日已清理了大部分的银币水母,但22日又有新一批银币水母被冲上岸,“这几天天气不好,清理工作一直在持续。要是后续天气转好,没有新的水母被冲上来,全力清理一天就能完成”。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介绍,银币水母属于群体生物,由数百个水螅虫共同组成一个整体,“看似完整,实则一碰就碎”。这些水螅虫没有自主游泳能力,大多只能随著风浪、洋流漂移,仅具备简单的下潜能力。当遇到外界刺激,它们会释放毒素自我保护,且这种毒素在水母死亡后仍会留存。

马军提醒,银币水母无论是存活抑或死亡状态,都带有毒性,市民游客若赤脚在沙滩行走,很容易踩到分布密集的水母,可能引发皮肤病等,务必避免直接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