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用同名者成果 花钱买著作 江苏高校「首席科学家」真面目被踢爆
日前,江苏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郭伟被爆涉嫌学历造假,已被拘留。仅有高中学历的他,虚构海外博士学位、杜撰百余篇 SCI 论文,成为首席科学家,侵占校方巨额科研经费,彻底沦为“学术骗子”。
近日,陆媒《新京报》报道,郭伟在面对不同的人时,有着不同的人设。面向投资者,他是“有技术的创业者”;面向友人,他是“商学大师”;面向出版中介人员,他是阔气的教授;面向学生,他是“水货”导师。
投资者:踩到技术风口的“创业者”
2014年前后,郭伟带着“纳米技术”的合作设想,找到上海某投资企业管理人员王新元(化名),以“超1300亿(人民币,下同)的市场容量,预测盈利上千万元,服务毛利率超过100%”的项目,打动了投资人出资几十万元,筹建公司。
尽管在第一阶段的成果验收环节,郭伟交付的部分研发成果并未达到双方约定的预期值,但投资人对郭伟的印象深刻,认为他是“有点技术、踩上风口的创业者”。
友人:混迹材料行业,喜欢攀附关系的“商业混子”
面对友人,郭伟将“专业材料人才”人设贯彻到底。早在2010年前后,郭伟频繁现身卷材涂料与涂装发展论坛此类专业会议,给自己贴‘内行人’标签。”蹭会、合影、打卡,都是他的常用手段。2011年至2022年,郭伟注册多家公司,大部分与纳米技术开发深度绑定。
多位友人一致认为,郭伟混迹材料行业多年,“发家”策略就是“商学结合、以商促学”。即依靠商业活动广泛结交行业与学界人士,再在商业身份中强化“学术人设”。刻意把商业公司包装成科研机构,丰富了他的“学术背景”。
出版商:出版著作花钱买,学术成果靠“冒充”
出版公司的工作人员李梅(化名)则表示,对郭伟的印象是“急需科研成果,付钱大方却没有版权意识的大学教授”。按照内地高校的人才引进标准,需要郭伟拿出高质量的学术成果。
在合作中,郭伟都会选择“只花钱,不写一个字”的合作方式,让出版公司代发学术著作。双方签订的《著作出版合同》显示,三本著作由郭伟“独著编写”,每本撰写字数为30万字以上,需要支付二十余万元。翻译国外书籍需要取得对应作者的授权书,郭伟发来了三份笔迹相同的授权材料,后期鉴定为PS造假。
郭伟的学术造假除了购买专著之外,还有冒充他人成果的劣迹行为。郭伟自称发表于国际期刊的英文文献,在Web of Science、Scopus里按“Wei Guo”结合纳米材料检索,找不到相符的发文轨迹。甚至两次获得的国家科技进步奖,也只是同名同姓者的成果。
博士生:“不学无术、只会吹嘘”的水货导师
郭伟的第一位博士生林楚(化名)则揭露了他实际上是一名不学无术,套取经费,误人子弟的“水货”导师。不仅拒绝带学生进行科研,还会拒绝学校的硕士课程。
林楚日常做得最多的就是行政工作,自嘲更像“秘书”。在处理报销工作时发现,郭伟存在使用科研经费支付个人宣传报道费、自费出书、假设实验名目的情况。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2023年,郭伟拿着近300万元的高层次人才安家费,在镇江购买了一套250万元左右的别墅。
同时,郭伟对“攀附”教授专家格外有兴趣,多次邀请外校专家学者来学校开办讲座,并在学生面前多次吹嘘自己的人脉网。2025年3月,不堪忍受郭伟造假和“压榨”的林楚,愤然选择退学。
招摇撞骗多年,郭伟绝口不提的就是家庭和家乡。妻子已与他离婚,多年不曾见面。家乡人表示,并不知道他成为了科学家和大学教授。目前,郭伟已经被关押至镇江市看守所,等待后续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