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南丫岛今午一时曾出现水龙卷 天文台讲解形成原因
天文台表示,有市民近今午( 12日)下午一时,在南丫岛附近目撃水龙卷。据有关图片,可见南丫岛天空乌云密布,海面上有一条水龙卷高耸入云。
天文台指,水龙卷是一条快速旋转、夹杂著水滴的云柱,由对流云的底部连接著水面。水龙卷的风速一般较陆地上的龙卷风为低,由于水龙卷有时能将水吸起,亦俗称为“龙吸水”。
天文台回复《香港01》查询指,今次水龙卷维持时间数分钟,与猛烈雷暴相关。他提醒市民,若目击水龙卷,不应企图靠近,并应保持冷静,迅速远离及前往安全的地方躲避。
天文台今午在Facebook发帖表示,今日接近下午一时,有市民在南丫岛附近目撃水龙卷。天文台又指,水龙卷是由一条快速旋转、夹杂水滴的云柱形成,从对流云底部连接水面。
天文台科学主任谢钧澍向《香港01》表示,今次水龙卷维持时间约数分钟,与猛烈雷暴相关,这类水龙卷通常会伴随著恶劣天气如大风及冰雹 。
谢钧澍又指,水龙卷属小尺度的强对流天气系统,发展迅速,强度及移动变化较大。其出现时间、位置有非常大的随机性,生命周期可以非常短,由形成到消散可能历时只有数分钟至十数分钟,所以即使以现今最先进科技也较难提早对其作出准确预测。
今次是天文台今年以来收到的首个水龙卷报告,2024年天文台在4月、6月、9月收到水龙卷报告,2023则没有收到相关报告。
谢钧澍提到,水龙卷附近地方会较大风,有机会对附近建筑物成一定破坏,市民若目击水龙卷,不应企图靠近,并应保持冷静,迅速远离及前往安全的地方躲避,例如坚固的建筑物里。
良好天气下都可发生水龙卷
翻查资料,水龙卷可分为两大类型,第一类较为常见的水龙卷,是在相对良好的天气下发生,和雷暴没有直接关系,通常发生在快速发展的浓积云底下,源自对流云之下沉气流到达海面后,会向外扩散造成冷外散气流,在这些冷外散气流的汇聚区域内,再加上温暖的海面,便会有利这类水龙卷的形成。
猛烈雷暴引起水龙卷与陆上龙卷风相同
第二类水龙卷的形成机制和特征则与陆上的龙卷风相同,通常和猛烈雷暴相关,会伴随著恶劣天气如大风及冰雹,并有时会在陆上发展之后移至海上,与第一类不同,这类水龙卷在雷暴内由上至下发展,在起初阶段会先出现漏斗云,之后逐渐延伸至地面或海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