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节|日本3大最著名经典怪谈故事 贞子的女鬼原型亦藏在其中

撰文: Japaholic
出版:更新:

酷热难耐的夏天让你受不了了吗?在日本,夏天夜晚消暑最常见的其中一种活动,就是说“怪谈”了。

江户时代,人们开始点起油灯,夜晚不再局限于日落时分,在夜晚闲聊、互相说著各地听来的传闻,形成了历史悠久的怪谈文化,知名的怪谈也不断被传诵,编成了演剧、落语等方式广为人知。

今天趁著鬼月,就让Japaholic编辑部带大家来一窥日本的三大怪谈“牡丹灯笼”、“四谷怪谈”以及“皿屋敷”,这三个日本最著名的经典怪谈,也拥有著三个代表的经典女鬼,这些女鬼们究竟背后有甚么身世呢?

探索日本经典3大怪谈故事,“东海道四谷怪谈”被渣男嫌弃长得丑还遭毒害而化身厉鬼报复(点击放大浏览)▼▼▼

日本3大最著名鬼故事 女子死后仍提牡丹灯笼见面 堪称日版人鬼情未了(01制图)
+33

牡丹灯笼:日本的人鬼情未了?

又称“怪谈牡丹灯笼”,改编自中国明代小说《剪灯新话》中的“牡丹灯记”,由江户末期至明治时期活跃的落语家三游亭圆朝加入其他多样化的故事情节后重新编撰而成。

牡丹灯笼的短篇故事版本如下:

有位名为荻原新三郎的浪人,与旗本饭岛平左卫门的女儿阿露相恋,但因为身分的差异而没有办法相见,不久阿露便因病去逝。

有一天晚上,阿露与女仆阿米提著牡丹灯笼来到新三郎家中,两人非常开心,共度了夜晚,此后每天阿露都会提著牡丹灯笼来访,直到新三郎的邻居关口屋伴藏为了送妻子补好的蚊帐去给新三郎,结果意外发现新三郎竟抱著一只女人的骷髅,知道了阿露已经不是活人的事情。

后来,路过的和尚良石感觉到了这里的不对劲,将一张符咒交给新三郎,要他贴在门上,这样阿露就没有办法进去门内。

无法进门找新三郎的阿露找上了伴藏请他帮忙撕下符咒,伴藏与妻子讨论后,决定向阿露要求一百两黄金就帮忙撕下符咒,结果果然得到了一百两黄金,而伴藏将符咒撕下后,阿露也进了屋内,将新三郎永远地带走了……

四谷怪谈:渣男就是欠教训

“东海道四谷怪谈”(とうかいどう よつや かいだん)是江户时代后期的歌舞伎剧作,由剧作家鹤屋南北于1825年(文政8年)创作并初演。虽然题名中有“东海道”,但实际舞台多设于江户四谷,作品并非单纯改编自实事,而是结合当时社会传闻、御家骚动与武家悲剧等要素所编成。这出戏被视为日本怪谈剧的代表作,对后世的怪谈文学、舞台剧与影像作品产生了深远影响,至今仍不断被重演与改编。

故事的核心人物是田宫家的女儿——阿岩(お岩)。她嫁给了浪人伊右卫门(いえもん),但伊右卫门心怀野心,嫌恶阿岩的容貌与出身,并渴望攀附权贵。

在原作中,伊右卫门为了谋取利益,企图迎娶权势人物的女儿,于是联合家臣设计毒害阿岩。阿岩误服下含毒的药物,容貌因此溃烂,头发脱落,最终在痛苦与绝望中死亡。临死前,她诅咒伊右卫门,誓言化为怨灵。

此后,伊右卫门虽如愿迎娶新妇,却接连遭到阿岩幽灵的纠缠。最著名的一幕便是障子映影:新娘在婚礼之夜看纸门(障子)上映出的不是自己,而是阿岩血肉模糊的面孔,吓得精神崩溃。伊右卫门本人也逐渐陷入疯狂,误杀亲友,最终走向覆灭。

自1825年初演以来,《四谷怪谈》在江户歌舞伎舞台上屡次上演,并流传至明治、大正与昭和时代。随著电影与现代舞台剧的发展,阿岩的形象成为日本“怨灵女性”经典代表之一。

此外,东京都新宿区四谷左门町建有于岩稲荷田宫神社(俗称“お岩稲荷”),供奉阿岩之灵。据传演出《四谷怪谈》前,剧团成员必须前往参拜,否则可能遭遇意外。这一信仰也进一步巩固了阿岩作为日本怪谈象征的地位。

同场加映:鬼月|精选3个日本5ch惊悚恐怖怪谈 “取子箱”放死婴为下咒杀人(点击放大浏览)▼▼▼

+24

皿屋敷:烂老板造的孽

在姬路城内,可以见到一口被称为“阿菊井”(お菊井戸)的古井,这口井便与日本著名的怪谈“皿屋敷”紧密相连。皿屋敷的故事自中世以降广为流传,日本各地均有类似传说,而其中以播磨国(今兵库县)姬路的版本“播州皿屋敷”,以及江户番町一带的版本“番町皿屋敷”最为知名。这个故事后来更被改编为歌舞伎、讲谈与落语等表演形式,成为经典的怪谈题材,大众题材中经常提及的版本,主要是以番町皿屋敷的故事为主:

相传在一名叫做青山主膳的武士宅邸中,侍女阿菊因拒绝主人青山主膳的爱意,遭到了陷害,不慎打破家中珍贵的十枚盘子之一(又一说是遭到藏起来),而遭到严刑拷打。最后,阿菊为了明志,投入宅邸的古井,含冤而死。自此之后,每当夜深人静,井底便会传来女人的幽怨声音:“一枚……二枚……三枚……”一直数到“九枚”便凄厉哭喊,重复不止。

据说后来有高僧受邀为之诵经超度。某夜,当井底传来熟悉的“九枚……”时,高僧即刻接道:“十枚。”这才使得阿菊的灵魂获得安慰,终于寂然消散。

同场加映:日本都市传说“如月车站”历久不衰 进入异世界如《千与千寻》?(点击放大浏览)▼▼▼

+14

三大怪谈塑造的“日本女鬼”经典形象

看完了“日本三大怪谈”你有查觉到甚么吗?《皿屋敷》、《四谷怪谈》与《牡丹灯笼》,虽然细节各异,却共享著鲜明的共通点:女性作为冤屈的中心,因背叛、欺凌或情爱而惨死,死后化为怨灵索命。她们往往以白衣、散乱黑发、幽怨执念的形象出现,成为日本幽灵的形象原型。这些故事在江户时代透过歌舞伎与讲谈广为流传,既是夏季的消暑娱乐,也是一种对于世间各种不忠不义的警世故事。

文化上,三大怪谈的流行使“女幽灵”成为日本文学、戏剧与视觉艺术中的固定符号,影响了日本美学以及各种创作。日本的幽灵不仅是恐怖的存在,更象征著某种日本对于因果与社会以及凄美的想像与美学。

经常被大家提起的,最具代表性的便是《七夜怪谈》的贞子。她的形象明显继承自“皿屋敷”阿菊与“四谷怪谈”阿岩的双重原型:恐怖模样、黑长发、水井。也继承了日本三大怪谈的女鬼形象,为日本的恐怖经典带来下一个盛世。大家喜欢哪一个怪谈呢?

【本文获“Japaholic”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