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福苑5级火|1策略比湿毛巾更重要?专家破解7大火灾逃生误区

撰文: 奶茶妹
出版:更新:

大埔宏福苑的严重大火,再次敲响民众掌握正确逃生知识的警钟。面对浓烟和高温火焰,一瞬间的决定可能影响生死。《开罐》整合了7大火灾逃生误区,帮助市民掌握关键的救命准则。

宏福苑的的灾难,提醒公众正确火警应变知识尤为重要。根据香港消防处与台湾消防员蔡宗翰对火警时应急逃生作出的指引,详细破解7个常见而且有可能致命的错误观念,确保在危急时刻,能够凭借科学的知识做出决定正确判断。

(isawred@Unsplash)

火灾逃生误区1:躲进浴室最安全?

许多人误以为浴室有水,可以防火或隔热,但这是非常危险的做法。浴室的门多为不耐热的塑胶或空心材质,遇热会迅速融化变形,令热气和浓烟进入浴室。在狭小的空间内,高温浓烟可能会增加窒息风险。

正确方法是:如果无法立即逃离大厦,应选择一个面向街路且有窗户的房间作为避难场地,可以采取关门、塞住门缝、打电话报案、往窗外挥动毛巾求救等策略等待救援。

(TEDx Talks@YouTube)

火灾逃生误区2:遇到浓烟用湿毛巾掩住口鼻?

不少人以为湿毛巾能阻挡浓烟进入呼吸道并降温,但台湾消防员蔡宗翰指,湿毛巾难以抵挡浓烟中的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更危险的是,湿毛巾在火场高温中会迅速吸热产生高温水蒸气,一旦吸入,可能对呼吸道造成比浓烟本身更严重的深度烧伤。

正确方法是,一旦发现火势,带上逃生三宝(手提电话、门匙、湿毛巾),立即沿逃生路线逃离。但如果时间不够,湿毛巾不是必需品。若逃生路径满布浓烟,应立即折返关门避难,而非强行穿越。

AI生成

火灾逃生误区3:逃生不能向下跑时改往上跑?

虽然向下逃生是基本原则,但仍需根据实际情况执行。强行穿越浓烟密布的楼梯间,只会吸入致命的有毒高温气体。而改往上跑更是致命错误,因为浓烟和热气上升的速度远超奔跑速度,从而更快地进入高温缺氧的危险区域。

正确的策略是以浓烟状况作为最终判断依据,在楼梯间没有浓烟时,向下逃生到安全区域是较佳选择。但打开门发现门外或楼梯间已充满浓烟和温度较高时,应立即停止逃生,即返回单位或寻找其他安全单位躲避,并关门、塞门缝、打电话报案并告知位置,等待救援。

同时蔡宗翰亦总结“小火快逃,浓烟关门”的原则,火势较小时,应抓紧时间逃生,但如果门外已充斥浓烟的环境温度较高时,应立即关门,关门可以暂时阻挡浓烟,争取救援时间。

火灾逃生误区4:可以使用升降机逃生?

火灾时使用升降机逃生非常危险,因为火警时电源系统随时可能被截断,导致被困。若升降机停在火警楼层开门,浓烟和高热可能立即涌入空间内。

所以正确做法是,首选使用楼梯逃生。沿著楼梯逃生时,切记要随手关上经过的门及防烟门,防止火及烟从逃生路径蔓延开来。

(david-kristianto@Unsplash)

火灾逃生误区5:住高层一定比住低层安全?

住在高层或低层的危险性取决于火源的位置与浓烟的特性。如果火源位於单位下方,低层单位可能会在极短时间内面临高热和浓烟威胁。而高层单位则主要受浓烟向上升的速度影响。

因此,无论高低层,一旦发现逃生通道充满浓烟,都应采取“关门避难”策略,将房间作为暂避场地等待救援。

大埔宏福苑五级火翌日(27日)(郑子峰摄)

火灾逃生误区6:只要火势不大,就可以自行扑灭?

家居环境中易燃物非常多,火势扩散速度极快,几十秒内就能从小火苗变成失控的大火,而初期的救火尝试可能会令自己吸入致命烟雾。

正确的方法是:发现火势后应保持镇定,然后呼吁其他人立即逃生。如果火势已经超过你的身高,切勿尝试灭火。

火灾逃生误区7:火警逃生应朝光亮处移动?

在火灾现场,光亮处不一定是安全出口。你看到的“光亮”很可能是火源处,或是因火势烧毁电源线路而短路的电器火花,是极度危险的火源或电力风险。盲目朝著火光移动,可能让你直接冲入火势猛烈的区域。

因此, 逃生应依赖熟悉的逃生路线和逃生指示牌。如果光亮处并非逃生出口,且有浓烟,应立即折返,并采取低姿态移动。

资料来源:破解火场逃生的三个迷思 | 蔡宗翰 | TEDxTaipei香港消防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