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报告2025|“派糖”不再馨香? 政商界献计迎合拼经济主调
行政长官李家超将在下周三(9月17日)宣读新一份《施政报告》。本港正处于经济转型期,旅游业、餐饮零售业等与民生紧密相关的产业,受北上消费及宏观经济环境波动等因素影响,面对巨大挑战,李家超表明今年施政报告的主题一如去年,着重拼经济、谋发展、改善民生,各大政党、商会提交的施政报告建议书,亦把重点放在抢人才、振消费、拓产业,但过往社会围绕施政报告的讨论时经常高频率出现的“派糖”,却似乎已淡出政策关注视野。
综观立法会各党派及商会等组织在咨询期间向李家超提交的建议,包括为北部都会区发展拆墙松绑、设资金池助内地人才买楼以吸引更多人才来港落户、放宽100元印花税至楼价上限600万,以至呼吁政府推出电子消费券刺激本地消费。
相比之下,2020至2021年,面对严峻新冠疫情及经济活动停滞,社会各界对政府提供直接财政支援有强烈渴求,政党普遍支持并积极争取全民派发现金或失业援助金,以解市民燃眉之急。其后,随着疫情纾缓,诉求重点从派现金转向派发消费券,冀可提振本地市道。然而,本港在疫后经济复苏步伐未如预期,面对千亿级别公共财政赤字,主要政党的倡议亦出现显著的转变,“派糖”声势大幅减弱。
踏入2025年,尽管经济复苏步伐未见明显加快,北上消费等因素又持续冲击本地市道,商舖结业的消息不绝于耳,失业率亦上升,但“派糖”的声音却不再像以往那样响亮。
民建联倡放宽“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申请人买楼门槛
民建联提议放宽“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申请人的买楼门槛,由5,000万元降至3,000万元,以及向中央设立“高才通”专项资金汇出总额度,建立上限为1,000亿元等值人民币的“香港购房资金池”,帮助内地人才在港置业。
经民联建议投资北都享五年税务全免优惠
经民联提出建议,包括投资北部都会区可享五年利得税、薪俸税和印花税全免优惠、宽限受关税战影响公司的还款安排等。地产建造界立法会议员龙汉标建议出声明暂缓明日大屿,形容市场对此有焦虑,如果想官商民专注、心无旁骛发展北部都会区,发声明料对市场有帮助。
工联会促订立外劳煞停及削减机制
工联会提出72项具体建议,包括订立外劳煞停及削减机制、将强积金欠供纳入破欠基金保障范围、修例明确平台外送员雇佣关系等。工联会认为,虽然本港今年首季GDP同比增长3.1%,展现较强经济韧性,但仍然面对不少挑战,特区政府需要重视港人北上消费成风、本地消费疲弱、工务工程量不足、失业率升至3.5%等情况,带领社会各界积极解决。
新民党:发展太空经济 设“航天办公室”
新民党建议政府发展太空经济,设“航天办公室”和“航天统筹专员”,并在广州及香港设立“联合国空天智能国际创新中心”。主席叶刘淑仪指,太空产业商机极大,预计到2035年中国的GDP增长有10%与卫星服务有关。
自由党:派2000元零售饮食消费券
自由党党魁张宇人建议政府派发2000元零售饮食消费券,并考虑政府物业减租;副主席李镇强则建议成立“中产及夹心阶层委员会”研究消费模式转型。另一副主席陈晓峰提议成立“识变、应变、求变专家小组”,以助各行业发掘新兴市场,实现“弯道超车”。
立法会G19:提升政府管治效能
G19提交八大建议措施,包括提升政府管治效能、深化金融创新与跨境资金流动、巩固香港国际航空枢纽地位、成立“刺激本地消费工作组”、推动创科发展与“留学经济”、协助中小企拓展市场、加快北部都会区发展,以及制定全面人口策略吸引人才。
劳联:为外卖员及网约车司机等提供退休及工伤保障
劳联提出希望立法为外卖员及网约车司机等提供退休及工伤保障;将“破欠基金”拓展至强积金雇主供款;暂停输入部分工种外劳;增加侍产假及产假;设立5天法定有薪照顾者假期;商用车隧道费减价等。
地建会建议100元印花税的政策 放宽至楼价600万元物业
香港地产建设商会向政府提交建议,及后地产建设商会执行委员会主席梁志坚表示,向政府建议将目前400万元以下物业缴交100元印花税的政策,放宽至楼价上限为600万元物业。
厂商会:制定港版评价标准扶持中小企
厂商会提出逾100项建议,会长卢金荣强调,在全球经济剧变下,香港须紧扣国家战略,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及拓展新兴动能,巩固“内联外通”枢纽角色。厂商会倡议将“专精特新”作为策略主轴,对标内地做法制定港版评价标准及认可机制,分梯度扶持中小企。
李家超:收到的意见书比以往多一成
行政长官李家超早前落区后宣布,其任内第四份施政报告将在9月17日发表。他表示,自6月16日展开咨询以来,他在两个月内已做了逾40场咨询活动,收到的意见书比以往多一成,他感谢市民及不同社会团体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呼吁市民继续就关心的议题,踊跃向政府发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