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思政策研究所首办研讨会 呼吁跨界合作摆脱偏见凝聚共识
中文大学沪港发展联合研究所(沪港所)与民思政策研究所今日(10月5日)联合主办“铺桥搭路·跨界实现”研讨会,聚焦探讨香港未来发展的五个主题,包括未来之城与治理革新、医疗健康与乐龄生活、教育创新与人才策略、产业升级与经济突破,以及文化创意与多元社会。民思政策研究所所长汤家骅表示,在赤字的时期更需要明白大局发展与机遇的新一代,思考善用资源的方案,从而成为香港发展的助力。
“民思政策研究所”前身为“民主思路”,上月中旬正式改名,希望借此更专注进行深入、理性的政策研究,而“铺桥搭路·跨界实现”研讨会则是改名后首项活动。
沪港所助理所长、民思政策研究所研究总监潘学智担任主导讲者,呼吁各界摆脱偏见,透过跨界合作推动务实提案,以实现香港可持续发展。他表示,他们这一代人的使命是令香港不再落后于形势,做到承传创新,使香港再挤身世界顶流。他又强调,香港需要追求客观、务实和多元,冀透过今日的研讨会,凝聚共识,将不同想法转化为可行的倡议。
香港浸会大学新闻系专业应用教授陈景祥、香港中文大学刘佐德全球经济及金融研究所名誉高级研究员谢国梁,以及仁爱堂社会服务总监李以仁,分别担任分享嘉宾。
经过一番讨论后,研讨会提出多项具前瞻性和可行性的提案。包括:
在产业升级与经济突破方面,与会者建议政府应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援助,提升其竞争力,并透过驻外经贸机构协助中小企业将产业拓展至新兴市场。在医疗健康与乐龄生活方面,倡导推动长者公共卫生及乐龄科技的普及应用,完善跨境医疗与安老安排,并营造医疗产业化的友善环境,吸引邻近地区人士来港使用优质医疗服务。
针对教育创新与人才策略,与会者提出政府应扮演资源调度角色,促进产业与社区资源融入学校教育,同时完善人才培训体系,支援香港市民就学、就业及在职进修。此外,与会者亦认为香港应发挥高等教育优势,持续加强与海外高校的交流合作,进一步将香港打造成为国际高等教育交流中心。在文化创意与多元社会方面,建议政府应赋予本地文化产业更多发展空间,并透过提升文化补助申请流程的透明度,促进文化多元发展。
最后,在未来城市建设与治理革新方面,与会者提出政府应更主动掌握市场需求,优化土地运用与发展规划,及时松绑不合时宜的规例,透过公私协作加速北部都会区发展,并委托大学研究机构进行第三方独立民调,掌握民意脉动,提升治理效能。
民思政策研究所所长汤家骅于活动上表示,今天聚集各界持份者合力思考香港未来的发展重心,内容涵及北部都会区、教育、创科、医疗等,各个界别环环相扣,在赤字的时期更需要明白大局发展与机遇的新一代,思考善用资源的方案,从而成为香港发展的助力。
民思政策研究所表示,这场跨界研讨会是重要起点,象征各界共同努力,铺桥搭路,实现更美好的未来。研究所将整理所有提案、编制报告并分发予相关政策制定者,以促进落实;也将继续研究使命,致力为香港发展提供理性、客观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