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会选举|黄浩明倡过渡性开发北都 赵式浩盼官员真正拆墙松绑
立法会选举12月7日举行,香港建造商会今日(13日)举办候选人见面会,介绍参选政纲,无辩论环节。三个功能界别共六名候选人参加,包括地产及建造界的赵式浩和黄浩明,工程界的卜国明和霍伟栋,建筑、测量、都市规划及园景界的刘文君,其对手林家辉未能出席。
黄浩明力推“1.5级开发”北都 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见面会上,从事40年的房地产开发的恒地执行董事黄浩明,在政纲中提到“推动地产界把握国家十五五规划机遇”,他说自己很了解业界,今日香港要思考怎样融合和服务国家发展,“过去讲融合,今天讲服务,想想我们可以怎么帮助国家。”
此外,黄浩明重点讨论北部都会区发展,力推“1.5级开发”概念即介乎传统所谓一级开发(土地平整、基建铺设)与二级开发(永久建筑物兴建)之间的过渡性开发模式。他建议政府先以MiC(组装合成)技术建造五至十年的临时建筑,例如在洪水桥兴建集体育、科研于一身的运动科学中心。
他认为此举有助推动北都快速发展的同时,减少政府财政负担,亦能帮助本地中小型建筑商,“吓吓都咁大,今日气氛未必做到咁多。”
赵式浩主张打破行业困局 称不能再用以前房地产思维
黄浩明对手赵式浩为赵世曾长子,帝皇集团香港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他将重点放在“招商引资”与“拆墙松绑”,强调需以新思维打破行业困局,指出“不能够再用以前的房地产,就是买楼、建楼、补地价,跟著走”,否则业界将难见新出路。赵式浩盼凭国际商会网络,为香港引进东南亚资金。
北都问题上,他认为应该加强北部都会区委员会权力,简化审批流程,并透过商界带动发展,“以北都作为试点,行顺后可以带动官员真正做到拆墙松绑”,并直言“现在官员的思维需要找方法跟他们倾计”。
他指,有七个理由令选民支持自己参选,包括参选经验、公平持正、年轻活力、全职投入、内地经验、国际视野和专业背景。
前处长卜国明吁扭转公务员避责文化
见面会上,参选工程界的前土木工程处处长卜国明也有出席。他以“以专业护权益,以创新育未来”为口号,直指当前审批程序冗长。他强调公务员体系需要转变角色,以及扭转避责文化,“不单是监管者,更要成为促进者。”他指只要专业科学客观地看待事情,一视同仁,就能清者自清。”
他建议基建债券上限由五千亿元提升至一万亿元,并建议推五年修复重建计划,将老旧基建深层修复、更换,例如投入超过50年的狮子山隧道。至于降低工程造价和加快建设,他提出推动大湾区工程规则标准互认,“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此外,他希望重推逾30年未用的BOT模式(民间参与公共建设的运用模式)。“我要做立法会议员,要做做到嘢的立法会议员”。
港大副院长霍伟栋聚焦加快交通基建
卜国明对手霍伟栋是港大工程学院副院长,称自己有十年创科经验,聚焦“加强发展交通运输基建以加快土地发展”,提出包括第四条海底隧道、西贡隧道、大屿山发展等方案。
他特别关注中小型工程商机遇,主张“切碎大饼”:“小型工程商负担不起大型项目,我们需要将饼切碎,让大家都能吃得到。”作为港大学者,他强调科研成果落地,将推动本地创科与业界结合,提升竞争力。
建测规园界刘文君关注民宿政策 对手林家辉未到场
建筑、测量、都市规划及园景界候选人刘文君主张借镜国际经验推动本港建筑发展。她关注民宿政策、乡郊旅游、颐养院医疗保健、并强调艺术建筑能带动旅游业发展,倡议将新界村屋建设标准化,简化审批程序,激活乡村发展。
其对手是测量师学会前会长林家辉,之前指自己本来打算为谢伟铨助选,随着谢伟铨弃选,才决定披甲上阵,今日未有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