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超与两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会面 介绍北部都会区机遇
撰文: 潘耀升
出版:更新:
行政长官李家超今天(18日)与来港出席“中国经济运行与政策”国际论坛的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会面,介绍北部都会区机遇。有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对香港未来前景感到乐观,认为香港已经济多元化,并在发展人工智能方面有潜力。
11月18日,行政长官李家超与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会面,分别是哥伦比亚大学教授Joseph STIGLITZ和史丹福大学商学研究院管理学荣休教授Philip H. Knight。(李家超FB)
由特首政策组举办的“中国经济运行与政策”国际论坛在政府总部举行,李家超中午在行政长官办公室会议室,与出席论坛的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会面,两人是哥伦比亚大学教授Joseph STIGLITZ和史丹福大学商学研究院管理学荣休教授Philip H. Knight、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Michael SPENCE,他们同在2001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三人在大约半小时探讨多个话题,包括AI发展、地缘局势等。李家超向两位学者介绍香港为了促进经济转型,在教育、产业、人工智能方面的发展规划,包括向他们介绍了北部都会区的发展机遇,特别是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香港园区,该园区将重点发展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数据科学、新科技与先进制造。他期待未来能邀请两位教授实地考察,见证香港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香港)有两大领域具有巨大潜力,其一是北部都会区,另一个重要领域当然是人工智能,这些领域的潜力极大,但风险也难以预测,不过其具备的能力是我们应当妥善掌控并充分利用的。
11月18日,行政长官李家超与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会面,分别是哥伦比亚大学教授Joseph STIGLITZ和史丹福大学商学研究院管理学荣休教授Philip H. Knight。(李家超FB)
STIGLITZ认同香港在普通法制度与法治基础、以及以英语作为主要语言之一的优势下,能够在动荡的国际环境中担当灵活的桥梁角色。他曾建议香港在面对“去全球化”和地缘政治风险加剧下,不应固守金融传统优势,更应分散投资组合以达到“去风险化”,很高兴见到今天的香港已开始改变,例如教育方面,高度赞扬香港的教育制度能够吸引海外学者。
如果你们充当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的桥梁,一座灵活的桥梁将更为重要,我一直认为较小的司法管辖区能具备更强的灵活性和适应能力,也可以说是所谓“去风险”的重要一环。
Spence则认为,香港汇聚众多金融领袖,反映香港传统优势稳固,并认同特区政府推动经济多元发展的策略,亦认为香港在发展人工智能方面有潜力。
我认为在你的管治下已经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一方面我们这里有一大批全球金融业的首席执行官,而且我认为经济已实现多元化,至于大湾区我觉得那是一个前景非常向好的地区,因为香港不仅是金融中心,更是一个庞大的市场,这里很可能会有(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全运会|李家超接待中央考察团 冀促进湾区体育产业联动发展全运会开幕式|李家超:定不负重托办好赛事 诚邀游客来港观赛立法会选举|李家超:尽快公布有效名单 下周起举办选举论坛进博会|港府办地企业出海推介会 李家超:香港可成最佳拍档进博会|李家超陪李强巡香港展区 强调用好香港优势服务国家金融峰会|李家超﹕港为全球投资稳定合作伙伴 助亚投行项目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