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林火山IT版?影视台风9亿点击Tim成功靠父干?强调非圆通富二代
《风林火山》这港产电影耗资4亿港元、酝酿8年,上映后反应却好坏参半。导演兼编剧麦浚龙因此被指“靠父干”,影视界老行辈王晶在访问中直言:“如果不是他有这样一个有钱的父亲,哪一个投资人能忍受他那么多年那部戏不完成?”
与此同时,成立10年,在Bilibili坐拥9.4亿点击率、百万粉丝的“影视台风”制作人潘天鸿(Tim)也未能幸免。多年来被网民暗示其成功只因老爸是圆通速递总裁,令他“压力山大”。近日Tim在罗永浩播客中,首度公开谈及自己家庭背景,直言父亲身世平凡,乃工薪阶层出身,并非靠父干。
差一点被身份背景压垮创意
截至2024年11月9日,Tim主导的影视台风,在Bilibili拥有1000万粉丝,视频累计播放量达9.4亿次。虽然他9月上架的iPhone 17系列开箱片质素超班,单支点击达1200万次,用数字证明实力,但他的成功故事,却因身份背景而蒙上阴影。
网络传言称,影视台风创始人Tim是圆通速递高层之子。这个身份一度成为网上闲言闲语的把柄——有人认为,要几千万粉丝以及数亿点击量,背后靠的是家底深厚而非创意本领。而麦浚龙虽然2013年执导《僵尸》而被受好评,但新作《风林火山》却因大手投资特技、演员粒粒星,麦浚龙父亲投资4亿巨资拍电影,被评论人指摘为“富二代自肥”。两个故事,两种声音,却同样指向一个问题:成功背后,是天分还是背景?
打破迷思|他靠的不只家财
Tim近日接受罗永浩播客访问,首度自发向外界公开家庭背景。他坦言,父亲潘水苗并非圆通速递的老板,只是公司打工仔,身份为圆通总裁。这个位置确实高企,但他强调,父亲本来出身农家,靠著天分考入大学,一步步向上爬升。用时下网络用语,他父亲是标准的“红裤子出身”(平民奋斗),而非含著金匙出世。
Tim表示自己的家庭氛围相当严肃,父母管教极严。中考时他甚至不够高中录取线,只能入读职高。若果真是靠父荫资源,为何还要经历中考挫败?他坦言,父母的支持并非只是“支票”,也有用“鞭子”。这个反差足以说明,有钱不等于有捷径。
从网瘾少年到千万自媒体人
Tim的父母并无限制他读商科或经济“继承家业”,反而容许他选择电影这条冷门、竞争激烈的路。他成功于英国肯特大学电影系毕业,正是这份自由选择,证明家庭背景并非枷锁。
自2015年起开始,Tim就在 Bilibili 发布内容,并创办了杭州星奥传媒有限公司,带领团队专注制作影视、科普及数码类内容。十年经营,他由网瘾少年蜕变为业界顶流;影视台风连续6年获得Bilibili百大UP主称号,这些成绩都是扉点击及粉丝投票得来。
资源优势 vs 实力运营
诚然,家庭背景为Tim带来某些优势——不用为三餐烦恼可以专注创意,有一定人脉及资源倾斜会降低创业成本。但重点是,Tim有没有用好这些优势?
看他的作品库存就知道:风景大片、数码测评、科普节目、生存挑战……题材繁杂,制作规格参差不齐,却能让观众见到用心。并非用大钱就能堆砌出点击率,真正的成功建基于持续发表优质内容且不断进步,才能得到网民信任。
而花大钱拍的影片是否就一定叫好叫座?从《风林火山》上映后风波不断,已可见一斑;网民的讨论只针对他的背景,而不是电影本身质素。
家庭背景是起点,不是终点
互联网时代已削弱了传统权力的垄断性。每个人在影片平台上出发,起跑线都是公平的,不会因为你老豆是高层,派出率就会特别高。短期内或许可以靠财力去力谷,但10年长期战下来,网民依然在看,点击率不断提升,就证明最终要靠影片内容、创意和诚意去赢。
无论出身富裕或贫穷,最终决定成败的,依然是个人决心、执行力及创新思维。Tim的爸爸或许帮得他上到马,但他自己要识得怎样去马拉松终点。
“靠父干”并非原罪。有钱人就不能去拍电影、搞YouTube吗?指责别人的身份容易,但认真分析别人怎样把握机遇、克服挫折、持之以恒,这些讨论才有意思。
展望|从Bilibili到世界舞台
如今,影视台风已经不只是Bilibili的一支队伍,他们正朝著国际市场扩展。Tim分析自己这一辈人的成功,原因是“吃到了时代红利”,是串流影片平台时代带给他成功。
但他的制作规格和野心还在不断提升,Tim自言希望不断自我超越,将来可以在5年内达到10亿内容触及,2028年以奥斯卡短片奖为目标。假如他净是靠“父干”一招,而今应该早就吃老本、躺平享受。但他没有这样做,反而继续打拼、继续创新。
家庭背景是故事的开局,但不是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