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袋爆炸何文田学生书包冒烟著火|行动电源安全使用+防短路贴士

撰文: 陈锦洪
出版:更新:

尿袋爆炸意外持续不断,昨日(12日)何文田中学一名女学生的书包内突然传出爆炸声,冒出白烟并伴随烧焦气味,所幸最终无人受伤。警方与消防赶到现场调查后证实,起火源头是一个俗称“尿袋”的外置充电器,怀疑因短路导致过热冒烟。

书包内突冒烟 外置充电器疑短路酿事

事件发生于上午约十时四十七分,地点是何文田常和街基督教女青年会丘佐荣中学。据了解,一名中五女学生当时正在课室上课,忽然听到书包内传出“啪”一声,随即冒出白烟并散发焦味。老师与同学见状即时疏散及报警求助。消防到场后检查发现,冒烟的正是一个放在书包内的“尿袋”。

书包内突冒烟 外置充电器疑短路酿事(AI生成图片)

消防初步调查认为,事发原因为电池内部短路导致过热,幸而没有引起火警或爆炸。涉事充电器冒烟后自行停止运作,并未波及其他物品,确认无可疑成分。

专家:锂电池若损坏或受压易酿短路

根据机电工程专家分析,“尿袋”内主要使用锂离子电池或锂聚合物电池,这类电芯能量密度高,但同时对外在环境极为敏感。若电池外壳受压变形、遭撞击或长时间受热,内部隔膜便有可能破裂,造成正负极接触短路。当电流急剧上升时,电池内温度可在数秒内飙升至摄氏数百度,随即出现冒烟、起火甚至爆炸。

锂电池若损坏或受压易酿短路,如感到异样热力,绝对不要继续充电或开机。

在今次事件中,涉事充电器被放在书包内,而书包内通常摆放课本、笔盒等重物,若不慎压迫电池或连接线,更易导致电芯变形。此外,部分市售低价“尿袋”未经国际安全认证或使用次级零件,内部缺乏过热保护及电流限制功能,长时间使用或反复充放电后更容易出现故障。

“尿袋”安全使用贴士

外置充电器虽属日常用品,但正确使用方式往往被忽略。专家指出,选购时首要确认产品是否具备“CE”、“UL”、“PSE”或“香港机电工程署认可”等安全认证标志,避免购买来源不明或过于便宜的产品。

+9

使用时切勿让“尿袋”与其他金属物品(例如锁匙、硬币)一同放入袋中,以防导电短路;充电过程应保持通风,避免放在枕边、床上或衣物堆中。若感觉外壳过热、鼓起或有异味,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拔除电源。

不少人习惯边充电边使用手机,然而这会使电池双重负荷,产生过多热量,增加故障风险。建议在“尿袋”与手机之间留出通风空间,不要用厚重手机壳覆盖。

此外,外置电池不应长期全满或全放电存放。若长时间不用,应保持约五成电量,并置于阴凉干燥处保存。每半年开机检测一次运作状况,确保电芯稳定。

防短路五大重点

预防短路应从五方面入手—首先,避免以非原装或劣质充电线充电,因其内部导线可能过细或缺乏保护层,容易导致电流不稳;其次,充电器一旦被水泼湿,即使已擦干亦不应再使用,内部电路受潮后仍可形成导电桥接;第三,切勿于极端温度环境(如车厢、阳光直射处)长时间放置;第四,避免外力挤压或摔落;最后,当电池容量明显下降或出现异常发热,应及早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