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陈家齐|以“香港为本”的港投,如何用620亿元为香港破局?

撰文: 王晋璇
出版:更新:

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港投)——于2022年奉特首李家超之命成立,由特区政府全资拥有,手握620亿元“耐心资本”,涉足硬科技、生命科技、绿色科技等关键领域,以“追求中长期合理财务回报,并引导市场资金,支持产业的发展,提升香港长远的竞争力和经济活力”。然而,港投从创立之初就面临各方非议,如被质疑透明度低、问责机制不足、未有披露投资细节,以及被批评挤压私人资本、投资项目门槛过高、与民生关联不密切⋯⋯香港市民不知道港投究竟“在做什么”,甚至不知道港投“是什么”。就此,港投行政总裁陈家齐近日接受《香港01》专访时指出:“我希望港投能成为特区政府发展观念转变的符号,成为新时代‘有为政府’的标志。”

有望成为“有为政府”的标志

香港政府过去长期奉行“大市场小政府”、“积极不干预”的经济政策,核心在于自然顺应市场环境而非直接干预市场运作。为应对新时代的挑战,特首李家超努力贯彻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的理念,尝试推出能为市场发挥积极作用的政策——而由他提出成立的港投公司,收纳管理包括“香港增长组合”、“大湾区投资基金”、“策略性创科基金”和“共同投资基金”共620亿元投资,正正被寄予如此厚望。

三年过去,港投公司行政总裁陈家齐表示,港投作为港府主导的类主权基金机构,首先要在财务回报方面“交功课”:至今投资了超过130个项目,其中有两间公司已经上市,还有逾10间公司递表准备在香港上市,更重要的是,“港投在去年年底已开始盈利”。

然而,作为“有为政府”和“香港队”的一员,陈家齐希望港投公司除了得到财政回报之外,还能兼顾不同社会发展面向,尤其要做到“提升市民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回报”以外兼顾社会发展

“针对香港土生土长、或由香港年轻人成立的初创企业,透过直接透过或带入市场资金,伴随他们由很小的规模一路成长,成为很好的香港故事。”陈家齐提到,对于科技型的初创企业,港投公司更是致力于使其融入香港已有的“生态圈”。不仅如此,港投还与科大和港大建立合作机制,从而构建初创企业优质人才库,加速产学研成果转换,更通过学校资源网络,协助学生“尽早接触科学家及优秀项目,对未来就业选择发挥正面影响”。

至于发展成熟的本地和海外企业,港投则是以产品和服务都能让市民“用得到、用得好、用得起”的3A(Accessible, Applicable, and Affordable)作为投资标准。“不单只看赚钱和回报,但一定要专业、稳扎稳打,为香港带来好处,让市民作为用家感受到港投为社会带来的改变。”她举例,面对人口老化,港投投资于生命医药与健康科学,支持研发新药及诊断方案,同时投资人工智能技术项目,力求帮助市民“活得长久、健康、开心”。

此外,港投也致力于让香港成为所有企业最佳的海外市场跳板。陈家齐分享,港投投资的一间在本地市场扎根的医疗检测机构,经港投的牵线搭桥下,发掘海外市场潜力。在港投平台效应与资源赋能下,凭借其“非入侵性女性HPV检测”技术,精准契合海外对女性医疗的隐私、便捷与文化敏感度需求,在宗教背景深厚的东南亚与中东市场中备受青睐。她指出,“如果没有港投,他们进入每一个市场都会比较散、不高效。”

昨天先做后讲未来又做又讲

不过,港投至今仍未披露投资细节等资料,以致持续遭受非议。立法会有议员多次就此提出质询,包括投资数量与收支、项目内容与持股比例、指标和绩效目标等,但政府并未给出详尽回应。疑虑未解之下,刚刚公布的《2025年施政报告》,又赋予“港投”四项与香港未来发展命脉密切相关的具体任务,包括投资AI产业、强化跨境产业链建设、培育私募及对冲基金机构、推进与商业航天和太空经济相关联的投资等,再次令港投受到关注。

对此,陈家齐表示“一路都有在反思”。面对那些质疑,她认为港投应在“昨天”、“今天”、“明天”的发展框架下循序渐进。“我们过去的打法是‘先做后讲’,未来我们‘既要做也要讲’。”她解释,以往之所以“先做后讲”,是因为投资市场瞬息万变,国际形势也很复杂,香港处境更加敏感,太过张扬恐怕打草惊蛇——而“先做后讲”正好与港投作为“耐心资本”机构的定位如出一辙,“(毕竟)资本之外,更重要的是耐心”。

她补充道,“看中了下手就一定要快”,但“下手快”不代表要“立即投”,而是要在商业、法律法规等投资结构进行尽调与分析。而现在需要“既要做也要讲”,所以将陆续向媒体和民众解答,年底也会发布首份年报,披露港投不同部署、赛道等前瞻性规划。

以“香港为本”发挥最大效益

那么,港投究竟是怎样政府投资机构?会否仿效如新加坡“淡马锡”般把最高五成投资回报作为政府财政开支?陈家齐持开放态度,但认为“单纯回拨机制未必是最好安排”。她强调,“港投由政府全资拥有,调度资金一定要尊重股东——即政府的意见”,但无论是否与政府财政挂钩,她相信港投成立以来的各种努力,都能让市民直观感受得到。

在陈家齐看来,世界不同地域的投资机构、尤其是主权基金,都有共通点,“可以互相学习和参考,但也要因应当地政府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采取切合自身的策略。今年5月,港投公司举办首届“国际耐心资本论坛”,汇聚全球超过80家投资机构,它们所代表地区的GDP总量超全球一半,资产管理规模逾20万亿美元。她形容,该论坛有效构建了跨地域的“朋友圈”,并助力国际长期资本与创新企业精准对接。

陈家齐本身是获高等法院认许的大律师,辗转做过政府政务主任、金管局主管、外汇基金首席投资官等多项要职,至2023年被委任为港投首任行政总裁。她说“非常荣幸能够为香港服务”,又指港投作为“有为政府”和“破局思维”的一环,将以“香港为本”为香港未来发展发挥最大效益。

据了解,她还是武术高手,曾经修行南拳门派的蔡李佛拳,而该派拳融合各家所长——刚柔、虚实、动静并济、攻防变化多端——与其投资风格有些相似。最后,被问及《2025年施政报告》后最迫切的工作,陈家齐笑言:“我们日日都好迫切,因为是为香港投资未来,每一分、每一秒都不可以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