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ousell卖家要交棁?港女3年前卖旧衫遭追十多万税款 后续曝光
二手买卖平台Carousell用家注意,出售物品或会被税务局追收税款!有港女日前在社交平台发帖,表示3年多前曾在Carousell出售一些家中旧物品,半年赚不足1万元,讵料突然收到税务局电邮,“话我三年前卖旧物嘅几百蚊都系利润,要补交几十万税款同罚息!”。楼主怀疑是因为拒绝Carousell升级帐号的邀请,平台将其资料交予税务局所致。
Carousell其后在社交平台主动留言联络楼主,强调该平台“非常重视用户的资料私隐,并可以确认Carousell并未将你的帐户资料提供给税务局”。而楼主其后更新事件后续,她已向税务局申请豁免商业登记及免缴税并获批准,即毋须缴费,但指事件中自己最关注是个人私隐资料为何外泄,而非认为税务局不该有行动。
资料显示,早于2021年已有Carousell小卖家收到税务局追税及要求做商业登记的通知,当时有网民怀疑是有专人假扮买家“放蛇”套出卖家资料而进行追税行动。而税务局当时表示不能向任何未经授权人士,透露个别个案的资料,亦不会评论个别个案。
网上卖旧物收入不足1万元
今次收到税务局电邮的Carousell卖家以threads帐号“amy_lok445”发言,称被税务局“追我三年前几十万税!”。楼主强调自己是普通市民,“喺Carousell卖啲屋企唔要嘅旧物:T恤、耳机、旧书,半年赚唔够一万蚊”。惟她曾收到平台通过WhatsApp联络,“话每年交三万蚊升级紫钻帐号,话有VIP待遇”,楼主拒绝升级后不久,即收税务局局电邮,“话我三年前卖旧物嘅几百蚊都系利润,要补交几十万税款同罚息!”。
楼主称自己只是“清屋企垃圾”,质疑为何会变成逃税犯,而且要求她申请商业登记,故她质疑平台把其所有个人资料,包括“交易记录、联络电话、屋企地址同银行资料,全数上俾税务局”。
申请豁免商业登记及征费获批
楼主其后更新事件最新发展,表示向税务局申请豁免商业登记及征费已获批准,强调认为买卖二手物品亦属商业性质,申请商业登记和交税是毋庸置疑,而她是质疑交易平台在未经她的同意下,将其个人资料提供予政府部门。
Carousell强调未有向税务局提供帐户资料
Carousell官方的threads帐号在楼主的帖文下留言主动联络,表示对于其遇到的处境,“我们已得悉和感到抱歉”,强调非常重视用户的资料私隐,并可以确认 Carousell 并未将其帐户资料提供给税务局,“除非法律有所规定,否则我们不会向任何机构披露用户的个人资料”。该篇回应指“有关商业登记或税务责任的问题,通常取决于卖家的业务性质。由于Carousell不能提供法律或税务建议,我们建议用户直接向有关部门查询以获取指引”,而公司团队已就事件进行审查,会透过私讯与楼主联络。
曾有12岁女童卖物被追收8,250元
在Carousell出售物品而被税务局追税及要求申请商业登记早已有例子,2021年6月,有港妈在讨论区上发文,指其12岁女儿突然收到税务局信件,要为Carousell上的买卖户口补交过去3年总共8,250元的商业登记费,她认为事件并不合理,因为女儿在平台上的交收只有十数宗,不应要为户口进行商业登记。
当时港妈亦曾质疑为何税务局会得知女儿的住址,但估计是因为女儿年幼,只准她以邮寄方式交收,变相令住址公开。她亦曾在电话中了税务局局为何会知道女儿住址税务局税局只称“有专人去查”,而网税务局计税局职员是假扮买家去套取卖家资料,然后进行追税行动。
税务局称有机制查核实体业务及网上业务
税务局于2021年回复Carousell卖家被追税,以及是否要申请商业登记时,发言人指出基于《商业登记条例》第四条的公事保密规定,当局不能透露个别个案的资料,亦不能评论个别个案,不过一般而言,不论业务以何种形式运作,为了图利从事的生意,都必须根据《商业登记条例》办理商业登记。
至于二手拍卖网及社交平台买卖货品是否须办理商业登记,当时发言人表示则要视乎有关活动是否在香港进行,若仅偶尔卖掉个人旧物,不算“为图利而从事”,毋须登记;但若涉及购货、寻找买家、运送货品、收款等系统化操作,且规模庞大,就可能构成业务。税务局设有机制查核实体业务及网上业务,有否遵行《商业登记条例》的规定,同时提醒市民,任何人士如没有按规定就其在香港经营的业务申请商业登记,即属违法,最高可被处罚款5,000元及监禁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