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家|花4年拍摄由流浪到领养 导演区焯文披露电影以外的结局
《毛侠》导演区焯文,最新纪录片《毛家》,纪录流浪动物在前线义工的努力下,由无家到“毛家”的感人故事,电影花了四年追踪拍摄,纪录逾40只流浪动物,百多小时珍贵片段。导演区焯文直言低估了流浪动物寻家的费事。“原定花半小时拍摄,结果要8倍时间四年才完成。”而经历4年的拍摄,他更从而领养了一头曾遭虐待的贵富狗,现成为最疼爱的亲人“豆丁”。
由半年制作时间变4年
电影《毛家》是纪录自愿组织“毛守救援”的工作实况,组织的灵魂人物有Kent哥及Jinny,而区焯文就是在2018年,拍摄以组织故事做蓝本的剧情片《毛侠》而认识二人。当时电影拍毕后给予二人欣赏,Jinny表示好看,但未拍到最真实一面。区焯文明白没有其他片种,比纪录片更写实,于是在2019年开始筹拍《毛家》,一个由“无家”到找到属于自己“毛家”的故事。
在拍摄《毛家》前,区焯文并没有冇拍纪录长片经验,但有拍过非牟利机构一些10分钟的短片,“我当时都会当纪录片制作,慢慢累积经验,我又跟张经纬(《音乐人生》导演)合作过,渐渐有了经验。初初想《毛家》可拍到义工的生活,目标是减少访问如实地拍出状况,知道这样会比较花时间,故预算是半年时间制作,结果一拍便花了4年,足足是8倍,因为你想不到一只狗由拯救,治疗到等待领养的过程,是这么漫长。”
“已上岸”狗仔难演绎惨状
组织“毛守”是专门拯救一些最冇人愿意救,或伤得最重需要大量经费治疗的狗,纵使救完都会有缺憾难出领养,都照救无误。“所以要反映状况,就要拍纪录片,因为你找‘已上岸’的狗拍,根本呈现不到那份无奈和无助的眼神,那个状态已经不一样。”剧情片要先有剧本,度好才拍,纪录片刚好相反,拍完都未知会有甚么结果,到剪接一刻才感受到。“起初要看百几小时的素材,睇足几日,就如大海捞针。”区焯文说。
开拍决定艰难,几时停机同样是艰难决定。“我们花四年捕捉到四只可安排领养的故事,都已经想停,虽然这样故事会比较平淡,但都有说服力,直至收到Kent哥会去新界东北发展区拯救一批流浪狗,我就察觉这个故事,已经由一个人怎去看流浪动物问题,扩大到一个社会,一个政府政策,人被逼迁,动物一样被逼迁,政策绝对影响流浪动物的去向。”
电影以外的结局
电影上映了两个星期多,不少观众都看到戏中狗只的去留,但这只是在电影中告一段落,牠们的一生仍继续有不少变幻。“就好似东北发展区那些狗,我们救到其中三只,走甩的三只警觉性更高,好难再捉。牠们当时的表情洋洋得意,已经甩难,其实不知道正在帮牠们。后来我得知,走甩的其中一只,仍在该处流连,另一只已经找不到,可能走到更远或可能已经死了,而第三只便证实已被车辗过身亡。所以当日能够捉到三只,成功改变三只命运,就救一只活一只。香港有几十万只流浪动物,有人觉得你救得三只得几十万分之三,影响好细,但正正被拯救的是牠们100%的生命,是牠的一生,这个成功是百分百。”
而戏中另一只“屏安”,在濒死边缘获救,最后获家庭领养,还可与自己的仔女团聚,这是最圆满的结局。可惜从区焯文口中得知,屏安入屋两年后,因年老不幸离世。“就算这样,大家都觉得安慰,我正正在牠临离开世界前两年,得到最优质的生活,有人钖有人爱。”
“毛守”义无反顾去拯救,那么《毛家》在制作时到上映,又如何克服种种困难。“我们申请艺发局的资助,原定半年内完成拍摄,但拍了半年都未有成果,仍然“无家”,于是要不断加时,我、摄影师及收音师三人断续拍了4年,到后期制作就要我自资。”电影优先场反应极佳场场爆满,可惜上画头两天不太理想。“当时好心灰,觉得可能想睇的朋友都睇晒。”幸好紧接的周六、日获网民好评后,终于攀升番上去。“希望继续以人传人方式,让更多人看到这部电影。”
领养是爱的教育
关于《毛家》的番外篇,是区焯文养紧的一只贵妇狗“豆丁”,牠是完成4年的拍摄工作后,在“毛守”手上领养。“佢都好惨,是香港非法赌场场主拥有的,一共两只,但饲养目的就是虐待佢,除了打,最变态是会淋腐蚀液在两只狗背上,残忍到赌客都看不过眼,偷偷救出来。获救一刻已奄奄一息,头顶及背部已血淋淋,相当恐怖,好可惜其中一只都救唔到。”
区焯文一直都想领养狗只,但碍于居住环境所限,只可养细狗,而豆丁的出现似乎是天作之合。“唯一要睇下当时13岁的囡囡是否接受?所以在领养前我跟囡囡去探访豆丁,我同佢讲佢可能一世都冇毛,你介唔介意?结果个女话︰‘冇毛唔紧要,同佢著衫咪得!’真系一个好好的生命教育,她清楚知道养宠物不能当玩具要求靓,而是要帮到宠物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