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再战︱保罗汤玛士安德逊处女作轰动影坛 32岁成康城最佳导演
荷里活电影《一战再战》(One Battle After Another)由电影史上首位连夺康城、柏林、威尼斯三大影展“最佳导演”大满贯的保罗汤玛士安德逊(Paul Thomas Anderson)自编自导,云集里安纳度狄卡比奥(Leonardo DiCaprio)、班尼史奥狄多路(Benicio Del Toro)与辛潘(Sean Penn)三大影帝主演,以一场烽烟四起的社会革命及世代恩怨,带出一对父女关系的救赎。《一战再战》日前于香港及全球各地正式上映,观众纷纷被疯狂、边缘却又似写实的剧情世界吸引,角色近乎失常的心理状态亦带来甚大冲击,令外界好奇安德逊导演如何一路走来,并能够打造如斯玄妙的作品。
保罗汤玛士安德逊于1970年在洛杉矶影城市出生,父亲为演员兼节目主持人Ernie Anderson,保罗从小便目睹父亲工作,为电视台演出、配音与主持惊悚节目,对成长造成深远影响,连保罗日后创立的电影公司亦以父亲当年节目角色为名。保罗成长期间与母亲难以相处,却与父亲关系极为密切,父亲亦鼓励他成为编剧与导演,令保罗在年仅八岁时,便用家中的影带摄录机拍摄首部短片,及后亦充分利用父亲的8米厘、16米厘等摄影器材拍摄自己的短片。
从小热衷拍摄影片,保罗终于在18岁时写成首部真正剧作,用尽自己在宠物店清洗兽笼所赚的钱,拍摄一部长达30分钟的伪纪录短片《The Dirk Diggler Story》,内容围绕一位色情片演员,日后更成为执导的剧情长片《Boggie Nights》的基础。保罗考入大专后主修英语系,先后在两间大专院校完成大学预科班,然而在正式入读名校纽约大学(NYU)后,返学两日竟然决定辍学!保罗退学后,在纽约与洛杉矶等地的电视台、电影剧组及MV剧组里担任助理编导(PA),认为修读电影将累积经验的机会化成家务一样规范规律化。
在担任助理编导同时,保罗不断储钱拍摄个人短片作品,曾耗尽赌钱赢来的积蓄、女朋友的信用卡及父亲请他缴交的学费拍摄短片《Cigarettes & Coffee》,竟让他得到在辛丹斯电影节短片组别播放的机会,并在电影节上获得拍摄首部剧情长片的机会。保罗于1996年拍摄首部剧情长片《Sydney》,当时已获得康城影展关注,入选其中一个放映环节,让他一战成名!
此后,保罗汤玛士安德逊推出多部影响力惊人的作品,包括他自诩为生涯最佳作品《人生交叉剔》(Magnolia)。2002年,年仅32岁的保罗凭执导作《私恋失调》(Punch-Drunk Love)获得康城影展“最佳导演”奖,该作品被评为21世纪最出色的电影之一;2008年,凭《黑金风云》(There Will Be Blood》夺得柏林影展“最佳导演”银熊奖;2012年,凭《大师》(The Master)夺得威尼斯影展“最佳导演”银狮奖,并成为唯一一位曾夺得欧洲三大影展“最佳导演”大满贯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