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脑炎|6年首宗 居沙田帝堡城妇确诊 8月初菲律宾返港后发病

撰文: 倪清江
出版:更新:

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今晚(20日)公布,一名居于沙田帝堡城的49岁女子确诊日本脑炎,列输入个案,是今年首宗,也是近六年再录得个案。

患者7月21日至8月4日曾到菲律宾,期间到过当地的郊区。她在8月10日出现发烧、头痛及呕吐,8月12日到威尔斯亲王医院急症室求诊,当时无需入院。因病情持续,她于8月14日再到该院求诊,获安排入院,目前情况稳定。

一名居于沙田帝堡城的49岁女子确诊日本脑炎,列输入个案。(资料图片)

患者列输入个案 今年首宗 5年0个案失守

卫生防护中心表示,女患者的脑脊液样本经检验后,证实对日本脑炎免疫球蛋白M(IgM)抗体呈阳性反应。由于她潜伏期逗留在菲律宾,中心认为她是在外游期间受到感染,属输入个案。她的四名家居接触者现时没有出现病征,正接受医学监察。中心正继续流行病学调查,并会把个案通报菲律宾卫生当局。

中心表示,这是本港今年录得的首宗日本脑炎个案,属输入个案。由于2020至2024年五年间本港没有录得日本脑炎个案,所以也是近六年再录得个案。

库蚊是传播日本脑炎的媒界。(Getty Images)

主要经蚊传播 不会人传人 在亚洲及西太平洋地区郊外及农村流行

卫生防护中心指出,日本脑炎主要经蚊传播,主要病媒是三带喙库蚊,不会人传人。蚊子于稻田等大量积水地方繁殖,叮咬带病毒的猪或野生雀鸟后就会受感染,再于叮咬人类或动物时将病毒传播。日本脑炎主要流行于亚洲及西太平洋地区的郊外及农村,尤其在气候炎热的季节。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病毒传播全年都可发生,高峰期通常为雨季。

每250宗感染会出现一宗严重病情 可致死亡

日本脑炎由受感染至发病约为四至14日。大部分日本脑炎病人均病情轻微,除发烧及头痛外,一般不会有其他显著病征,但每250宗感染中便大约有一宗会出现严重病情,病征包括迅速出现高烧、头痛、颈部僵硬、丧失方向知觉、昏迷、抽搐、痉挛性瘫痪,甚至死亡。

卫生防护中心提醒市民,要预防日本脑炎,应采取防蚊措施,避免蚊叮。(资料图片)

准备在日本脑炎流行地区长时间逗留可考虑接种疫苗

中心表示,要预防日本脑炎,应采取防蚊措施,避免蚊叮。市民,特别是准备前往日本脑炎流行地区的人士,应采取以下措施

.在出发前往日本脑炎流行地区前至少六星期,征询医生意见,采取额外预防措施,避免被蚊叮;

.准备在日本脑炎流行地区(尤其是当地郊区)并逗留一个月或以上的人士,或计划于疾病传播季节到郊区并大部分时间进行户外或夜间活动的人士,可咨询家庭医生意见,考虑接种日本脑炎疫苗;

.如到日本脑炎流行地区的郊外,应带备便携式蚊帐,并在蚊帐上使用氯菊酯杀虫剂。切勿将氯菊酯涂在皮肤。如感到不适,应尽早求医;及

.若感到不适,如发烧,应尽快求医,并将行程细节告知医生。

日本脑炎|6年首宗 居沙田帝堡城妇确诊 8月初菲律宾返港后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