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非来港读大学?施俊辉:密切留意趋势 未介入因复杂及不确定性
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日前指,未来5年将有约15万名“双非”儿童可在香港以永久性居民身份报读香港的大学,建议当局及早制定政策。署理教育局局长施俊辉接受电视节目访问,称有双非来港读大学的问题相对复杂,现时对人数仍有不确定性。他强调当局过去估算学位时,一直有考虑双非数目的影响,并会密切留意未来发展趋势。
署理教育局局长施俊辉接受无线电视节目《讲清讲楚》访问时指,当局过去十多年进行学位估算时,一直有考虑双非数目的影响,亦一直有不同措施应对,例如小学跨境学童专网、幼稚园“一人一位”等,又提到部分双非学童最终返回内地升读大学。
被问到为何不提早制定针对措施应对未来双非来港读大学,若到大量双非报考文凭试(DSE)才介入会否过迟,施俊辉表示“呢个系一个比较复杂啲问题”,称双非是否来港读大学仍有不确定性。他指虽然当局可透过调查了解居于内地的双非儿童升学意向,他们最终亦有可能改变心意,“任何数据掌握只能系喺𠮶一个(时间)点”,而未来他们用自修生身份考文凭试的成绩亦是未知之数。
有部分的‘双非’学童,他即使来到香港读书都好,他们最终都是选择回去内地升读大学。我们确实可以透过一些调查,或者去做一个研究。其实有可能受访的对象,是会改变主意的。我们在未来日子都有计划,看看怎样更好地掌握相关数据,亦都帮到我们更好的做好教育规划。
他强调教育局会密切留意未来发展趋势,有需要时会调整政策措施,确保教育系统有序发展。
谈到有本地学校涉嫌违规“借壳办学”,施俊辉指教育局十分重视该问题,已先后下令相关学校停办或拒绝发出正式办学牌照。他又指,当局不会放过每一宗怀疑违规个案,已要求怀疑办学有问题的学校提交报告。
教育局早前已向全港学校发信,提醒四个注意重点,包括不可在未经教育局同意下与第三方合作办学;要如实提交学生名单、出席名单;不可未经教育局同意滥收费用;学校宣传、广告不可以有不实内容。当局早前成立的“突击巡查队”,施俊辉透露九月、十月会到全港私立学校各做一轮巡查,亦会在无预告下前往收生有困难、有较高违规风险的私校巡查。
另外,今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施俊辉指当局会把契机,希望令学生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会有一系列学习活动,包括用“AI志士”办学校巡展,透过人工智能技术让学生与“AI志士”互动,又会组织考察团,到沈阳、北京参观抗战重要地点、博物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