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队首用房屋署资料探访独居长者 义工队:问卷题目颇多存困难
独居长者及年长照顾者悲剧时有发生,有个案倒毙家中变了白骨才被发现,惟房屋署及社会福利署的相关资料却被“私隐”包裹。当局终有突破,观塘乐华南、北关爱队在8月23日(周六)组织了“观塘区高风险住户名册试点计划探访行动”,联同数个机构及大学,利用房屋署提供的资料探访邨内的“单老”及“双老”,了解其状况及是否需要介入协助。
各义工队当日成功探访名单上一半、甚至八成的住户,平均也达到五成,长者在义工协助下需完成社署准备的问卷。不过有探访十多户的义工反映指,虽然完成问卷没太大困难,但近20条题目颇多,令人有点却步。立法会议员邓家彪当日亦有参与组织及探访,他认为计划仍有改善空间,如问卷设计等,相信完善后4、5个月内便可推及至各区公共屋邨。
170名义工分组探访乐华邨内约1100户独居及双老长者
观塘乐华南、北关爱队在8月23日(周六)早上9时15分左右,联同交通安全队、政府人员协会、邓家彪议员办事处、颐乐社、中文大学、树仁大学、暨南大学、梦同行慈善基金等机构及大学,集合了约170名义工,分成75支小队,探访邨内约1,100户独居、或夫妇同住的长者。
他们在简介会后,约10时30分分组出发前往探访目标住户。每组由一名熟悉区内情况的关爱队义工与一至两名外展义工组成,每队平均探访15户,家访流程自进入大厦到结束访谈约耗时2.5小时。
义工只有住址及住户年龄等资料 预先发信通知受探访长者
本次家访的访问对象名单由社会福利署“有需要人士名单”提供,名单内容涵盖长者住户地址、户口人数等基本资料,其他关于住户的资料如姓名、性别等则没有。探访活动的目标住户在事前收到由关爱队寄出的信件,通知他们当日将有义工到访。义工亦获分发一条毛巾,作为送给住户的礼物,以及一份社署设计的问卷。
结果显示,义工在乐华北邨成功获得225户长者“开门”见面,成功率为49.2%;而乐华南邨成功率略高,有360户长者“开门”见面,占探访户数55.9%。总体在1,101户拟探访名单中,有53.1%或585户成功见。
问卷有近20条题目 助了解长者是否需要服务转介
问卷共有近20题,包括住户是“单老”还是“双老”;有否正领取任何资助或政府援助;有否安装平安钟等紧急召援系统;是否有照顾者,以及是否需要服务转介。义工需协助长者完成问卷,长者亦需在问卷上签署作实。
乐华北邨有九成受访长者愿意做问卷户数,但乐华南邨则只有70.3%,令整体成功率降至约八成。
北邨及南邨长者对问卷差异大 分析有三大理由
关爱队认为北邨及南邨差异,可能源自义工与长者之间的互动技巧、社区连结程度以及长者对社区团队的信任感;其次,这份问卷对长者而言较为冗长,包含多达20道问题,部分长者可能缺乏耐心完成整份填写;最后,问卷涵盖多项私密资料,例如联络电话、照顾者资讯及健康状况,部分长者出于隐私顾虑或畏于填表繁琐而选择婉拒。
有义工队只完成2成问卷 指题数多而令人却步
记者当日跟随其中一组义工到乐华北邨其中一幢大厦探访8个住户。小组成功探访5户并完成问卷,不过他们均表示事前未有收到、或没有留意到房屋署寄出的信件,因此对探访一事并不知情。记者后来问过其他义工,有组别需探访10户,但只有2户在家并完成问卷;亦有组别在来回两次后,顺利在15个目标住户中成功探访到8户。
据部份义工所说,他们探访的长者中,“单老”及“双老”占比相若;对探访亦表现欢迎,并可在义工协助下顺利完成问卷。不过,有需要探访十多户的义工反映指,虽然完成问卷没太大困难,但问卷题数颇多,令人有点却步。
关爱队成员对新安排持正面评价 促推广至全港
关爱队成员骆先生的小组需要探访10户,最后成功探访到8户。他表示“老友记都好合作”,亦顺利完成问卷。他认为当局应该将计划推广至全港,因为长者需要更多关怀、关爱。骆先生亦说,他认为参与计划成为义工是在尽公民责任。
区议员李嘉恒冀社署“拆墙松绑” 平衡找目标长者及个人私隐
当区区议员李嘉恒表示,当日活动十分顺利,亦有赖一众义工帮忙。不过他认为社署在提供目标住户时可以“拆墙松绑”多一些,当然当局需要保障住户个人私隐,但希望可以取得平衡,令计划日后运作时更方便,亦可接触到更多有需要“单老”、“双老”及其照顾者。
立法会议员邓家彪:有长者原来已离世 社署资料未必最新
立法会议员邓家彪当日亦与其他义工一起上门探访,15户中有7户顺利完成问卷,一户并没有长者在家;另有一户长者已在前一段日子离世,邓家彪认为反映社署资料未必是最更新的版本。他又指探访有一定难度,自己因为长者认得他是当区立法会议员,才让他进入屋内,坐下来详谈,其他义工则可能会遇有阻碍。
邓家彪认为视乎试行结果可推广至私人屋苑
邓家彪指社署问卷题目较多,而邨内关爱队等义工多为长者,他们未必看得清细小的文字,或明白问卷内容,如单靠他们探访,或未能完成问卷,因此才特意招募区外组织派出义工,与关爱队组成小组去探访。他希望社署在今次试行后,可以完善问卷,使其更方便长者或义工填写,亦方便计划日后运作。
他认为当社区完善问卷后,相信只需4至5个月,便可将计划推及至全港公共屋邨,日后视乎情况更可推广至私人屋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