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疫苗打唔打好?儿科专家、卫生署6答问破解迷思|消委会报告
儿童疫苗” 打?不打? 爸妈好烦恼,消委会就综合了呼吸系统科专科医生曹忠豪、香港大学医学院儿童及青少年科学系名誉临床副教授关日华及卫生署意见,6个问题与答案,破解迷思儿童疫苗。
问题1:除参与“免疫接种计划”外,安排婴幼儿在私营医疗机构/集团额外接种疫苗是否有必要?是否能有效预防相关疾病?
答:家长应咨询家庭医生的专业意见,以了解有关特定疾病对子女的健康影响、接种相关疫苗的潜在益处和风险、以及接种疫苗的相关资讯,并根据医生对个别儿童的健康状况及过往病历等因素所作出的评估,在知情的情况下决定是否为子女安排接种疫苗,以提供个人保护。
此外,卫生署或家庭医生亦可提供最新本地流行病学数据,以协助家长作出决定。事实上,现时“免疫接种计划”已覆盖12种对公共卫生有重要影响的疾病(例如麻疹、水痘及乙型肝炎等),接种其他疫苗多为针对具潜在重症风险的疾病(例如轮状病毒或乙型流感嗜血杆菌)或减低“情境性风险”(例如旅行前或前往特定地区),提供个人保护。
问题2:部份疫苗包含多于1针剂,如儿童没有完成接种所有针剂,对健康有甚么影响?
卫生署指,儿童必须按“香港儿童免疫接种计划”建议的时间表适时完成接种所有剂次,才能确保有足够的免疫保护。未完成接种疫苗的儿童因未具备对相关传染病的免疫力,容易受到感染,例如麻疹、百日咳等,而幼童感染这些疾病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此外,未接种疫苗的儿童可能成为传染病传播的途径,间接影响社区的整体免疫力。因此,家长应协助子女完成相关疫苗全部剂次的接种,以达致最佳保护效果。
问题3:如儿童在接种第1针疫苗后,尚未接种第2针,负责医疗机构集团不幸结业,消费者应怎办?
a. 妥善保存疫苗接种纪录及收据,包括疫苗类型、品牌、批次、已接种的剂次及接种日期等资料,以便确认需要补种的剂次; 此外,曹医生亦建议:
b. 尽快联络其他医疗机构/集团(例如母婴健康院、私家诊所或医院)安排补种,紧记携带疫苗接种纪录。如相关机构/集团可提供接种的疫苗品牌与已接种的不同,消费者应先咨询医生,不同品牌是否可交替使用(大部分疫苗可混用品牌,惟轮状病毒疫苗必须接种相同品牌);及
c. 部分疫苗(例如轮状病毒)有严格的接种年龄限制,如无法补种疫苗,便应加强日常防护。
问题4:有私营医疗机构集团条款列明,当疫苗供应短缺时,有机会以同等质量的疫苗取代,接种时间或会稍作调整,消费者如何应对?
注意疫苗类型的差异(例如结合疫苗与多糖体疫苗不可直接互换)。所有疫苗必须获得香港药剂业及毒药管理局批准注册,方可在香港销售或分销。所有替代疫苗应获得同等级别的监管机构认证,例如本港卫生署、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或欧洲药物管理局(EMA)等
确保机构/集团供应的替代疫苗是可预防同一种疾病,并向医护人员了解混合接种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以及延迟接种的风险和接种疫苗的间隔时间要求;如有疑问,应咨询疫苗提供机构/集团的负责医生,以获得进一步的说明。
问题5:医生一般会因哪些原因不建议儿童注射疫苗?
医生为儿童评估是否适合接种疫苗时,会综合考虑健康状况、免疫状态及过敏史等因素。以下是常见不建议立即接种疫苗的情况及可能需调整接种计划的原因:
不建议立即接种疫苗的情况包括︰儿童在过往接种同种疫苗曾出现严重过敏反应,例如过敏性休克或喉咙水肿等;免疫系统出现严重缺陷,例如患有原发性免疫缺陷症、正接受化疗或未治疗的HIV感染;以及患有特定神经系统疾病者,例如接种含百日咳疫苗后7天内出现不明原因的脑病变。在上述情况下,儿童都不应接种后续剂次或应避免再接种相关疫苗。
需要延迟接种的情况包括︰儿童身体不适,例如发烧、严重咳嗽、呕吐或腹泻;近期曾使用免疫抑制剂;正在接受输血或免疫球蛋白治疗;早产婴儿或体重过轻的儿童。以上情况应待病情稳定、症状消退并经医生评估后方可接种疫苗。
问题6:儿童在接种疫苗后出现哪些健康状况需要特别注意?家长如何处理?
儿童在接种疫苗后,常见的反应包括注射部位红肿、疼痛及/或食欲下降,一般会在1至2天内消退。此外,亦可能出现低于摄氏38.5度的发烧、轻微皮疹、嗜睡或烦躁不安等情况。这些都属于较轻微的反应,家长毋须过分恐慌。如有需要,可服用医疗机构/集团给予的退烧药或止痛药(儿童应避免服用阿士匹灵),以缓解不适症状,或咨询医生的意见。即使没有出现任何不适,接种疫苗后24小时内亦应避免剧烈运动,并多喝水,以保持良好健康的状况。
当儿童出现一些较异常的反应,家长便需提高警觉。如出现持续超过1天的高烧(高于摄氏39度)、婴儿持续尖叫多于3小时、或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包括接种后数分钟至1小时内出现脸部肿胀、呼吸困难、全身皮疹、抽搐、意识模糊、四肢无力,甚至休克等症状),便应立即求医,评估是否疫苗反应或出于其他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