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民邨印度榕塌后剪枝叶重植 詹志勇形容致老树挨饿 最终或死亡

撰文: 董素琛
出版:更新:

何文田爱民邨一棵逾半世纪历史的大树,不敌超强台风桦加沙吹袭倒塌,附近居民不舍,房屋署其后决定派人扶直树干,重新植入泥土。有“树博士”之称的教大地理及环境科学讲座教授詹志勇今(29日)在电台节目中表示,当局将巨形树木枝叶全部切走会使其无法以光合作用制作食物,现时大树只依靠树干储藏营养,正在“挨紧饿”。

房屋署高级园境师区凤仪在同一节目中解释,由于大型机机器无法进入树木塌下的范围,故当局无法将其拉起,只可减轻树干的重量,让其重新站起来。她又指,不保留树枝的做法皆因树木站起时,未能控制枝条弹出等的状况。

爱民邨细叶榕被重新植下。(梁伟权摄)
何文田爱民邨一棵有逾50年树龄的细叶榕老树,长至8层楼高、枝叶茂密,今日不敌超强台风桦加沙风力摧残而倒下。(夏家朗摄)

树木需以树叶进行光合作用 塌后受伤害更需树叶“养住自己”

詹志勇表示,保住树木固然是件好事,但当局将巨形树木的枝叶全部切走,树作为自养生物,需以树叶进行光合作用,为自身制造食物方可生存;加上树木倒塌后已受伤害,更需要叶“养住自己”来复原,形容树木现阶后正在“挨紧饿”。

教育大学地理及环境科学研究讲座教授詹志勇(资料图片/卢翊铭摄)

“树博士”詹志勇担心树干所储藏营养不足以供给予一整栋树

詹志勇说,大树所剩下的根和树干内仍有很多活细胞,需要能量方可生存。他指树干现时虽仍有储藏的营养,但担心不足以供给予一整栋树,最终会引致树木死亡。他表示,树木的状态若太弱的话,即使人为上“谷肥料”的作用亦不大,提到台风吹倒大树时已致众树根断裂,意味其吸水及养分的能力已打折扣。他认为,当局决定保留树林的原意是好,但无须除去所有枝叶,“如果栋树基本上由零开始,要生返啲枝叶出嚟,咁个困难度就高咗好多啦”。

何文田爱民邨一棵有逾50年树龄的细叶榕老树,长至8层楼高、枝叶茂密,今日不敌超强台风桦加沙风力摧残而倒下。(夏家朗摄)

区凤仪表示,最初得知树木倒塌后,整个团队的首要考虑是保障居民安全,故先清理较有危险的枝条。她说,该树位于爱民邨两座楼中间,形容是次清树的过程是“马蚁搬家”,大型机械无法进入该范围,故无法将其吊起;要尽量缩小树身皆因树身要够轻才可令其重新站立。她提到,树木留下来不会对结构造成危险。

至于未有为该树留下树叶,区凤仪指,树木要清理至“好矮”的状态,树根才能够力将其拉起,指当局无法在不能使用大型机器的情况下将其拉起,需靠其自身力量,故当局只可减轻其树干的重量。她解释,不保留树枝因树木站起时,未能控制枝条弹出等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