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屋安柏苑收楼即渗水 房署称接58宗报告已跟进 未见与MiC有关

撰文: 林远航
出版:更新:

继绿置居油塘高宏苑后,再有房委会新屋苑甫交楼,即出现渗水问题。《香港01》接获多名居屋观塘安柏苑业主投诉,指早前收楼后,发现墙身、厕所、厨房多处渗水,再仔细验楼才揭发外墙喉管位置疑似没有封胶,单位喉管与套管之间亦未有用英泥填满,改为用类似珍珠棉的填充物。另有业主反映,上月下旬超强台风桦加沙袭港后,窗台出现严重渗水。多名业主均表示,曾不止一次向屋苑收楼大使反映,但都未能解决渗水问题,故收楼约一个月,仍不敢开始装修。

房屋署回复查询表示,安柏苑于7月下旬入伙至今,共接获58宗相关的怀疑渗水报告,即占完成交楼手续的15%单位,当中34宗已完成修缮工程。署方指,屋苑依山而建,个别单位在潮湿天气下或出现冷凝水。房署又称,现时未有发现怀疑渗水的情况与组装合成建筑法(MiC)组件质素有关,正积极跟进所有个案,并已要求承建商采取最合适的方式进行修缮。

有安柏苑业主投诉,指早前收楼后,发现墙身、厕所、厨房多处渗水。(杨凯力摄)
有安柏苑业主投诉,指早前收楼后,发现墙身、厕所、厨房多处渗水。(杨凯力摄)

收楼即现水渍 验楼揭外墙喉管未封

其中一位受影响业主为白表买家吴小姐,她于8月26日收楼,甫入单位已发现厨房有水渍。她其后聘请验楼师进行外墙射水测试,发现水从外面渗入室内。验楼师发现,单位外墙有喉管位置没有封胶,亦有部份出现开裂。

吴小姐的单位厨房有渗漏。(受访者提供)
黄雨下,吴小姐的单位厨房渗漏更明显。(受访者提供)
吴小姐的厨房在进行射水测试后出现渗漏。(受访者提供)

吴小姐表示,曾向屋苑的收楼大使报修,对方只表示会处理,没有承诺具体做法或时间表。据其观察,承建商一个月内曾三次补胶,但补完还是有渗水问题,至上周她再上楼检查,厕所湿度仍达40至50度。她又指,包括她在内,不少业主都发现单位窗台在超强台风桦加沙袭港后,出现严重渗水。

吴小姐亦表示,收楼三周后曾多次与收楼大使以电话或讯息沟通,“但始终都系未做好”。

其他单位有喉管与套管之间仅得半透明的棉状物料,拆墙并取出填充物后,喉管与套管之间中空。(受访者提供影片截图)
其他单位有喉管与套管之间仅得半透明的棉状物料,拆墙并取出填充物后,喉管与套管之间中空,套管可以见到另一边有光透入。(受访者提供影片截图)
其他单位有喉管与套管之间仅得半透明的棉状物料,拆墙并取出填充物后,喉管与套管之间中空。(受访者提供影片截图)

吴小姐又提供其他单位的图片,显示单位有喉管与套管之间仅得半透明的棉状物料,拆墙并取出填充物后,喉管与套管之间中空,套管另一端有光透入,即外墙亦无封胶。吴小姐提到,承建商早前提到该位置是以英泥填充,担心全幢大厦的喉管都有类同情况。

吴小姐单位外墙有喉管封胶出现坑洞。(受访者提供)
业主Leo指,他在入伙时,已发现单位外墙喉管及承托位置“全部都系窿”。(受访者提供)
有单位外墙喉管的承托位未有封胶。(受访者提供)

业主:入伙已发现外墙全部都系窿

另一位业主、绿表买家Leo于8月中收楼,他指收楼时已发现水渍,但房署职员当时曾否认,指深色位置是灰尘,“佢话系灰嚟嘅,系啲尘嚟嘅,唔系湿嘅”,惟Leo曾用湿度计量度,亦曾找过验楼师确认,单位内的确有湿气。

Leo又指,入伙时已发现单位外墙喉管及承托位置“全部都系窿”,而收楼大使亦有为其拍照作纪录,但到了上周Leo接受访问之时,仅得煤气喉有补胶,其他位置仍未见改善。

桦加沙袭港后,Leo的单位出现严重渗水。(受访者提供)
桦加沙袭港后,Leo的单位出现严重渗水。(受访者提供)
桦加沙袭港后,Leo的单位出现严重渗水。(受访者提供)

桦加沙袭港后 全屋墙身“都系水”

等候一个多月后仍毫无进展,Leo因需赶及交回公屋单位而被迫开始装修,却遇上桦加沙袭港。台风过后翌日(9月26日),他发现单位大厅、厨房、厕所、房间的墙身“全部都系水”,他形容部份地下出现水氹,当场晴天霹雳,随即通知管理处。管理处当时答应会有承建商人员即日到场视察,惟等到下午三时,对方突称“来不了”,再隔一日,渗水位置已变干,“我觉得佢好似想毁尸灭迹咁样”。

Leo又无奈表示,这个多月期间,房署与管理处都似在互相推卸责任,“房署就推管理处,管理处就话问咗房署,之后两个都话交咗俾瑞安(项目承建商),推完个波,佢唔理我哋都冇计”。

业主不敢装修 怕房署拒执修 叹:公屋都唔会渗得咁严重

Leo无奈表示目前不知所措,本身需在限期内交回公屋单位,但新居渗水问题仍未解决,若自行装修后出现问题,担心房署会以“业主已改动”为由拒绝修缮,又称“我哋本身公屋𠮶啲,10号风球都唔会渗漏得咁严重”。

吴小姐亦表示,不敢开始装修,指听闻有业主做“全爆”,“一拆砖,房署就话,因为你自己做改动,令到自己有渗入,就唔同你再执”。她又透露,屋苑业主群组目前约有150人,其中约30多人都表示外墙需要维修。

承建商曾不止一次到单位了解窗台渗水问题,初时仍无承认渗水,到前日(2日)检查时才愿意拆去窗框,一拆开后便有水流出。(受访者提供影片截图)
承建商曾不止一次到单位了解窗台渗水问题,初时仍无承认渗水,到前日(2日)检查时才愿意拆去窗框,一拆开后便有水流出。(受访者提供影片截图)

《香港01》上星期就事件向房署查询后,两位业主终有新进展。Leo昨日(3日)表示,自上周四后,他再多次与收楼大使斡旋,承建商曾不止一次到单位了解窗台渗水问题,初时仍无承认渗水,在Leo坚持下,承建商到前日(2日)检查时才愿意拆去窗框,“一拆就全部都系水”。吴小姐则表示,本周有承建商人员做测试,才确认渗漏源于外墙。

房屋署回复查询表示,署方共接获58宗怀疑渗水报告,已即时跟进处理,34宗已完成修缮工程,另有6宗正进行修缮,余下的18宗正待户主安排进入单位内检查。(资料图片)
《香港01》记者周五(3日)到现场可见,有单位外墙的喉管位置有封胶。(杨凯力摄)

房署:共接获58宗怀疑渗水报告 34宗已完成修缮

房屋署周四(2日)回复查询表示,安柏苑业主7月下旬起陆续入伙,截至9月26日,420伙中有403伙已完成交楼手续,其间署方共接获58宗怀疑渗水报告,已即时跟进处理,34宗已完成修缮工程,另有6宗正进行修缮,余下的18宗正待户主安排进入单位内检查。

署方又强调,房委会一向重视建筑工程的品质,在工程完成前,会详细验收每个单位,确保工程品质符合合约要求,而署方未有发现怀疑渗水情况与MiC组件质素有关。署方正积极跟进所有个案,并已要求承建商采取最合适的方式进行修缮。若发现属施工质量问题,署方将责成承建商承担一切维修费用,并覆检至符合标准为止。

房署解释水渍出现原因:地势高或致“冷凝水”

署方又解释单位可能出现水渍的原因,指屋苑依山而建且地势较高,个别坐向的单位在潮湿天气下可能出现冷凝水,导致墙身出现轻微水渍,而部份报称有渗水的单位,经调查后证实为因潮湿导致的冷凝水误报。房委会提醒业主,在进行装修工程时,要特别注意维护防水层和单位外墙管道的防水物料,以避免可能出现渗漏的情况。

房屋署又指,已购买资助出售房屋单位的公屋住户,若有特殊情况需要延期迁离现居公屋单位,可向所属屋邨办事处申请,办事处会审视原因并按个别情况作合适处理。

资深测量师、香港楼宇安全学会会长何巨业。(资料图片 / 黄舒慧摄)

套管未填实 测量师:施工出错

资深测量师、香港楼宇安全学会会长何巨业指,喉管穿过石屎墙时,一般会预留较大的俗称“套筒”的套管,方便日后维修更换,而大厦喉管防渗水除了外墙及单位墙身封胶,喉管与套管之间亦需用英泥填满,因为外墙表面的封胶,有可能收窄或随时间老化,导致水份可渗入。

何巨业又表示,从业主提供的照片可见,套筒内塞了类似珍珠棉的物体,“𠮶啲软身海绵垫咁嘅嘢,填充唔到所有空间”,并不符合本港楼宇的要求,形容事件是“工艺”问题,若大量单位都有同样情况,可能是某组工人出现问题,同时亦反映承建商在施工监督上有缺失。

安柏苑是房委会首个全幢采用MiC技术兴建的资助房屋项目,被问到事件与MiC有否关系,何巨业指,MiC单位喉管的确可以预先在厂房安装,但同时意味承建商要派人到内地厂房验收,若不合标准要重做,或反令工期拉长,故不少MiC单位的喉管安装工序,都会在香港进行。退一步说,即使单位喉管可以预先在厂房安装,但设计及施工标准都应跟随香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