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消费投诉|港人游泰租车被指“揩花”挡风玻璃 遭索近4000元

撰文: 许湖洪
出版:更新:

香港作为国际旅游及商贸枢纽、每年吸引数千万人次访港;港人亦热爱外游及北上消费,不过彼此在跨境消费时,在语言不通及文化差异下,难免遇上消费纠纷追讨。消委会今日(15日)公布,今年首9个月接获177宗来自跨境投诉互助机制投诉个案,较去年同期下跌16%。

当中一宗关于港人在泰国自驾游时、遇上租车争议。投诉人在还车时被指“揩花”车头挡风玻璃,更有职员展示一份从未提供过的“赔偿明细表”,要求投诉人支付近4000港元高额赔偿。

消委会总干事沈朝晖。(洪戬昊摄)
消委会早已与多个地区的消费者保护组织合作、建立投诉个案转介机制,包括日本、南韩、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澳门及内地超过30个省市。(资料图片)
消委会接获港人投诉在泰国自驾游时、遇上租车争议。(泰国政府旅游局(香港)相片)

消委会已与多个地区的消费者保护组织合作、建立投诉个案转介机制,包括日本、南韩、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澳门及内地超过30个省市。消委会今日(15日)公布,今年首9个月接获177宗来自跨境投诉互助机制投诉个案,较去年同期下跌16%。

港人泰国自驾游遭索赔 取车时未曾获赔偿明细表

其中一宗投诉人封先生到泰国自驾游,透过平台预订泰国A公司5日租车服务,租车费用共5,000泰铢,即约1195港元。他在泰国取车时签署租车合约,知悉车辆有任何损毁,自负额最低5,350铢 ,上限16,050铢。但A公司未曾提供汽车损毁赔偿收费标准及实际金额。

当封先生还车时,A公司职员指车头挡风玻璃有一个米粒大小的崩花需赔偿。职员续展示一份从未提供过的“赔偿明细表”,并按封先生所租的车型,表上列明车头挡风玻璃收费为15,000铢,加上7%增值税后,封先生需要支付16,050铢,即近4000港元

封先生当场质疑为何取车时未有向他披露赔偿收标准、怀疑是不良营销手法; 但由于登机时间临近,且语言沟通困难,无奈支付16,050鉄。他回港后联络消委会,将个案转介至泰国消委会跟进处理,最终获A公司全额退款。

新加坡人网购香港充电宝故障 电邮联络港商不获回复

消委会也接获跨境转介投诉,一名新加坡居民麦女士于上年8月网购香港商户B公司网店购买一个新加坡元120元、即约720港元的磁吸流动电源(俗称充电宝),产品附有一年保用期,网店额外收取相当于210港元运费以寄送到新加坡。

使用约半年后,麦女士发现该流动电源陆续出现问题,包括无法正常充电或毫无反应等,麦女士相信该流动电源发生故障、续根据保用条款,于2025年3月下旬电邮联络B公司,要求维修或更换货品。

然而直至6月,B公司仍未曾回复,由于B公司在香港注册及营运,麦女士遂向新加坡消费者协会求助,并将个案转介至香港消委会协助调停。B公司最终在约两个月后表示已直接回复麦女士,及安排全额退款。

近年港人喜爱北上消费,甚至北上订造家私。不过在尺寸、材料方面都可能与商店有争议。(CFP)

港人北上订造衣柜 木板厚度不符预期

近年港人喜爱北上消费,甚至北上订造家私。不过在尺寸、材料方面都可能与商店有争议。港人袁先生在上年到深圳的C家私店订造衣柜,由于曾满意在同间店订造书柜品质,故在C家私店职员上门到袁先生的香港居所度尺时,提出按早前书柜的规格制作。

当时双方没即场书面确认规格和木板厚度,职员亦未有提出异议,袁先生遂以为双方已达成共识,认为衣柜会和之前的书柜一样,分别有厚度为25厘米和3.2厘米的胡桃木板作层板和边框、六道门板厚度则为2.2厘米。C家私店其后报价人民币13,800元,即约1.5万港元,袁先生支付约相当于1,000港元作订金。

不过,袁先生收到家私店的设计图则,发现衣柜边框和层板厚度与预期不符。他遂向C家私店投诉,但家私店称如需更换3.2厘米厚的木板、工厂要特别订购材料,需要额外支付900人民币,即约为980港元,但袁先生认为安排不合理、向香港消委会求助,将个案转介深圳消委会调停。

C家私店向深圳消委会解释, 由于已安排度尺及提供设计图则,故不能全额退还订金,但经周旋下最终愿退回一半订金、即500元人民币。

消委会:互通机制助保障跨境消费

消委会表示跨境消费纠纷互通机制的设立可减少消费者跨境维权的困难,增加成功解决纠纷的机会,为跨境消费提供有效保障。又提醒若跨境消费不幸发生争议,消费者可先尝试与商户直接协商,并保留完整的沟通纪录。如协商不果,可尝试向居住地的消保组织求助。

消委会又指,市民在跨境网购前应参考网店或平台的口碑和评价,留意货品有没有提供跨境保用服务,同时应查看网店平台有否提供完整的地址及联络方式。交易后亦应保留所有交易凭据,包括收据、订单截图、付款 记录及与商户的对话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