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埔自然护理区膺金星级湿地中心 智慧水闸抗极端天气 研AI辨鸟

撰文: 董素琛
出版:更新:

香港人烟稠密,大厦林立,米埔是为数不多的净土。1,500公顷的米埔及内后海湾,每年约有4万至6万只候鸟从西伯利亚及北方到该处栖息和觅食,当中不少属全球濒危和受威胁物种。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自2022年起,在米埔自然护理区推行“智慧湿地”计划,至今部署逾90个物联网装置,透过中央线上平台即时监控环境状况,并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识别哺乳类动物,提升湿地保育及管理能力。今年7月,自然护理区获国际湿地伙伴网络颁发星级湿地中心金奖,是全球三个金星级别湿地之一。

《施政报告》提出要加速北部都会区发展,早前有环团关注发展危及雀鸟,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经理 —— 湿地生境蔡咏峤表示,保育湿地要有连贯性,期望政府或非牟利机构稳定投放资金、积极主动地管理。

米埔自然护理区在去年共接待27,182名访客。(夏家朗摄)
米埔自然护理区在去年共接待27,182名访客。(夏家朗摄)
米埔自然护理区在去年共接待27,182名访客。(夏家朗摄)

米埔内后海湾拉姆萨尔湿地面积达1,500公顷,是东亚 —— 澳大利西亚迁飞区上候鸟的主要度冬地点,每年约有4万至6万只候鸟从西伯利亚及北方到米埔及内后海湾一带栖息和觅食,曾记录得约460种雀鸟,当中逾50种属全球濒危和受威胁物种。而米埔自然护理区是这片湿地的重要部分,占地380公顷,由渔护署与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合作管理。

中央线上平台即时监控环境状况

自2022年起,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于米埔自然护理区应用智慧科技,目前该区域已部署逾90个IoT(物联网)装置,透过中央线上平台即时监控环境状况及运用实时数据,能以人工智能技术识别哺乳类动物,未来亦会应用于识别鸟类。

另外,保护区在2024年安装全港首个智慧水闸系统,提升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透过电子装置可实时监察水位,当水位过高时,可遥距控制水闸开关调节。米埔自然护理区在今年7月,获国际湿地伙伴网络颁发星级湿地中心金奖,是全球三个金星级别湿地之一。

米埔自然护理区目前可以人工智能技术识别哺乳类动物。(夏家朗摄)
保护区在2024年安装全港首个智慧水闸系统,可遥距控制水闸开关调节水位。(夏家朗摄)
米埔自然护理区在今年7月,获国际湿地伙伴网络颁发星级湿地中心金奖。(夏家朗摄)
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经理 —— 湿地生境蔡咏峤(夏家朗摄)

桦加沙破坏虽细 惟一至两个月修复

上月底台风桦加沙袭港,各区多处受到不同程度破坏,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经理 —— 湿地生境蔡咏峤表示,风暴潮令泥士变得较为松散,部份基围塘壆泥土出现下塌,需推土机器协助修补,但他形容是次台风造成的破坏微小,仅需一至两个月时间便可修复。

上月《施政报告》提出开放米埔、沙头角海的边境禁区。(夏家朗摄)
渔农自然护理署自然护理区主任(管理)陈廉慎(右)指,取消米埔边境禁区管制后, 市民仍需向渔护署申请进入米埔沼泽区许可证方可进入。(夏家朗摄)

开放米埔后人数限制将变?渔护署:跟返本身已有嘅限制

此外,新一份《施政报告》提出开放米埔、沙头角海的边境禁区,被问及预计访客量升幅,渔农自然护理署自然护理区主任(管理)陈廉慎说,取消米埔边境禁区管制后,市民无须向警方申请边境禁区许可证,但仍需向渔护署申请进入米埔沼泽区许可证,署方会与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继续持密切沟通和合作,确保前往米埔沼泽限制地区的访客数量得到妥善规管。

根据渔护署数据,米埔自然护理区在去年共接待27,182名访客,当中22,404位经团体许可证进入,估总数超过8成。陈廉慎指,人数限制方面,“会跟返本身已经有嘅限制”。

+6

《施政报告》亦提出加速北部都会区发展。其中发展新田科技城需填平90公顷鱼塘,有环团关注发展会危及雀鸟。蔡咏峤指,保育湿地要有连贯性,期望政府或非弁利机构稳定投放资金、积极主动地管理;陈廉慎则指,建立北部都会区需经过环评,会考虑到候鸟迁徙等的因素。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