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咀岛沦陷|渔护署增加巡查续有人捡螃蟹 深圳旅客撑登岛要预约

撰文: 赖卓盈
出版:更新:

近年不少港人及旅客喜欢到西贡附近小岛浮潜及郊游,十一黄金周首日,西贡桥咀单日超过4,000人登岛,有人士乱抛垃圾、捕捉生物及践踏珊瑚。政府随后表示会加紧巡查及宣传,暂时未有人票控。

今早西贡及桥咀码头都有渔护署职员在场,向访客派发宣传单站,呼吁保护珊瑚及自然生态环境。不过仍有家庭在沙滩捡拾贝壳及螃蟹,并以胶袋及胶樽装载。记者告知他们不可带走生物后,他们才放回。另亦有多名浮潜人士头部及上半身露出水面,疑似站在海床上,有重庆旅客就指未见有人践踏珊瑚。有来自深圳的旅客认为港府应加强宣传,并考虑设置预约制,防止太多访客同时登岛。

十一黄金周首日有数千名游人到访桥咀岛,至10月6日早上11时人流不多。(梁鹏威摄)
十一黄金周首日有数千名游人到访桥咀岛,至10月6日早上11时人流不多。(梁鹏威摄)
十一黄金周首日有数千名游人到访桥咀岛,至10月6日早上11时人流不多。(梁鹏威摄)
10月6日在桥咀岛有数十人浮潜,部份人疑似站在海床上。(梁鹏威摄)

渔护署人员驻守码头宣传保育

今早11时,西贡码头人流不多,有渔护署职员在码头派发保育宣传单张,其中一份提醒浮潜人士与珊瑚保持距离,切勿触摸海洋生物。桥咀沙滩亦有渔护署及海事处人员巡查,附近有告示警告访客切勿带走生物及岩石。

有渔护署职员在西贡码头向访客派发传单。(梁鹏威摄)
有一家人在沙滩捡拾螃蟹和贝壳,并以胶袋胶樽装载。记者告知他们不可带走生物后,他们才放回。(梁鹏威摄)
有说普通话的家庭在沙滩捡拾螃蟹和贝壳,并以胶袋胶樽装载。记者告知他们不可带走生物后,他们才放回。(梁鹏威摄)
有说普通话的家庭在沙滩捡拾螃蟹和贝壳,并以胶袋胶樽装载。记者告知他们不可带走生物后,他们才放回。(梁鹏威摄)

仍有人以容器盛载海洋生物疑打算带走

今日上午仍有一家三口在沙滩捡拾海洋生物,其中一名男子以胶袋装载至少十多个贝壳及蚬,另一名女子则以胶樽装载多只小螃蟹。他们拒绝接受访问,并以雨伞遮挡捡起的海洋生物,要求记者不要拍照。记者告知他们不可带走岛上生物后,他们才放下。

深圳旅客杨小姐捡起贝壳,她说是拿给儿子看,不会带走。(梁鹏威摄)

深圳旅客倡设更多垃圾桶 设登岛预约制

来自深圳的旅客杨小姐亦捡起十多个贝壳,她指是拿去给儿子观赏,不会带离桥咀。她原本不知道有法例禁止带走岛上生物。虽然沙滩有相关告示,但她认为并不明显,认为当局可在码头当眼地方作更多宣传。

就早前有人士在桥咀乱抛垃圾、捕捉海洋生物,杨小姐认为岛上应设置更多垃圾桶,同时政府可考虑设立预约制度,防止太多访客登岛。

今早桥咀有十多名浮潜人士,有人疑似站立在海床上。(梁鹏威摄)

有十多人在珊瑚区浮潜 有人整个头部露出水面

绿色和平10月1日考察发现,有浮潜人士践踏珊瑚。今午12时,仍有约十多名人士在珊瑚区浮潜,部份人整个头露出水面,疑似站立在海床上。

+2
罗先生和其7岁女儿今日浮潜,他们说未见到有人践踏珊瑚。(梁鹏威摄)

重庆浮潜客:教练叮嘱勿摸珊瑚

来自重庆的罗先生和其7岁女儿亦是其中一份子,他们在网上报名参加浮潜团,由一名教练带领12名人士。罗先生指,教练在浮潜前曾叮嘱他们切勿触摸珊瑚,他今日未见有人士踩踏珊瑚。他认为桥咀水质清晰,亦有很多鱼,有保育的价值,他认为船家及教练可在浮潜前向参加者多作宣传教育。

江玉欢认为,桥咀可活动范围较小,有必要控制人流。(梁鹏威摄)

江玉欢:有必要控制人流

立法会议员江玉欢今早亦到场,她指留意到有旅客在岛上“搬石头”,反映他们未必了解相关规例。她认为当局可向船家拨资源,让他们在船程中教育访客爱护环境,“基本上嚟桥咀一定要搭船,船上面可以做好多嘢,例如教下佢哋点样注意保护环境。”

有声音指政府应设立登岛人数上限,江玉欢指桥咀可活动范围较小,有必要控制人流,防止再度出现“逼爆”情况。

渔护署今早在电台节目表示,对限制桥咀的登岛人数持开放态度。有不愿具名的船家表示,除黄金周外,其余日子不多人前往桥咀,不担心对生意有很大影响。她从新闻得知有游客在桥咀乱抛垃圾、破坏生态,认为在高峰日子限制人流属合理做法。

今日桥咀人流不多,大部分是内地旅客。(梁鹏威摄)
今日桥咀人流不多,大部分是内地旅客。(梁鹏威摄)
十一黄金周首日有数千名游人到访桥咀岛,至10月6日早上11时人流不多。(梁鹏威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