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热|增两宗输入个案 患者居西贡蚝涌村及青衣盈翠半岛

撰文: 洪芷菁
出版:更新:

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表示,截至今日(18日)下午5时,中心录得两宗新增感染基孔肯雅热个案,涉及一名居于西贡区蚝涌村的17岁女子及一名居于青衣盈翠半岛的55岁男子。两名患者均曾分别到访广东省的佛山市及清远市,现时获安排入院在无蚊环境下接受治疗,目前情况稳定。

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表示,录得两宗新增感染基孔肯雅热个案,涉及一名居于西贡区河涌村的17岁女子及一名居于葵青区盈翠半岛的55岁男子。(资料图片/梁鹏威摄)

17岁女患者曾到访佛山 出现发烧、关节痛和皮疹

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表示,截至今日(18日)下午5时,中心录得两宗新增感染基孔肯雅热个案。首宗个案涉及一名17岁女子,住所位于西贡区蚝涌村。初步调查显示,她于10月10日至12日到访广东省佛山市,并在10月16日出现发烧、关节痛和皮疹,到将军澳医院急症室求医。她的三名家居接触者曾一同到佛山市,暂时没有出现病征,正接受医学监察。

55岁男子曾到访清远 出现发烧和关节痛

​中心表示,第二宗个案涉及一名55岁男子,住所位于青衣盈翠半岛。初步调查显示,他于10月8日至13日独自到访广东省清远市。他10月15日出现发烧和关节痛,10月17日到玛嘉烈医院急症室求医。他有三名家居接触者,暂时没有出现病征,正接受医学监察。

中心又表示,本港今年累计录得41宗基孔肯雅热确诊个案,全部属输入个案。(资料图片/梁鹏威摄)

外游期间受到感染 属输入个案

中心续指,两名病人均获安排入院在无蚊环境下接受治疗,目前情况稳定。他们的血液样本对基孔肯雅病毒呈阳性反应。由于他们在潜伏期曾到访广东省,中心认为他们是在外游期间受到感染,属输入个案。中心会继续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已把个案通报广东省卫生当局。

本港今年累计录得41宗基孔肯雅热确诊个案

中心又表示,本港今年累计录得41宗基孔肯雅热确诊个案,全部属输入个案。本港在2016至2019年每年录得介乎一至11宗输入个案。自2025年初至9月30日,全球40个国家或地区呈报了445,271宗基孔肯雅热病例及155宗相关死亡个案。个案分布在美洲、非洲、亚洲及欧洲。中心呼吁,现时全球多国正爆发基孔肯雅热,市民外游前必须注意当地情况。

另外,中心指出,食环署继续进行病媒调查及针对性灭蚊工作,并于确诊病人的住所及于病发后到过的地点加强防蚊和灭蚊工作,包括在相关地点附近250米范围内树木茂密的地点进行密集式雾化处理工作,以杀灭成蚊;每星期巡查上述地点,清理积水,施放杀虫剂及清除遗弃的水载容器,以防止蚊子滋生;及加强宣传教育,包括举办健康讲座、设置流动教育中心及派发宣传单张等。

中心亦呼吁学校按照食环署的灭蚊指引,加强防止校园范围积水的工作及清除蚊子滋生的地方,同时务必提醒教职员及学生时刻做好防蚊及个人保护措施,防范蚊传疾病在校园传播。

此外,中心港口卫生科继续在各个口岸加强巡查,并提醒跨境公共交通营办商及其他相关单位确保环境卫生良好及有效落实防蚊措施。此外,港口卫生科人员亦会向旅客派发宣传单张、为抵港人士进行体温筛查、为发烧或出现相关病征的旅客进行健康评估,及在有需要时转介旅客到医院作出跟进。

中心建议市民使用含避蚊胺或其他有效活性成分的昆虫驱避剂可有效防蚊,但使用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 先仔细阅读标签说明;

• 在进入可能被蚊叮的范围前使用;

• 涂在外露皮肤及衣服;

• 孕妇使用避蚊胺的浓度上限是30%,儿童则为10%(如前往蚊传疾病流行的国家或地区而有机会被蚊叮咬,两个月或以上的儿童可使用浓度上限为30%的避蚊胺);

• 先涂防晒霜,再涂昆虫驱避剂;

• 遵照标签说明,只于有需要时重复使用;及

• 除了避蚊胺之外,市面上亦有含其他活性成分的昆虫驱避剂,例如IR3535、埃卡瑞丁(亦称派卡瑞丁)等。公众使用任何昆虫驱避剂时,应遵从产品标签上的使用说明及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