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医院胸痛中心救治时间减半 港男由到诊至完成通波仔仅67分钟
69岁的浩霆去年5月因手脚麻痹和无力,由救护车送往玛丽医院急症室,诊断发现他其中一条心脏血管有九成以上堵塞,随时有机会引发心肌梗塞。医院即时安排他进行“通波仔”,他忆述到达医院后10多分钟便开始手术。由他送入医院大门一刻,至完成“通波仔”历时仅67分钟。
自玛丽医院胸痛中心去年11月启用以来,多项服务表现均远超标准,例如从采血到获得肌钙蛋白检测结果维持在8至10分钟,较20分钟标准时间短。心导管室从启动到准备就绪最多只需10分钟,亦远快于30分钟的要求标准。院方指急性心脏病救治时间约53分钟,较一年前减近半,亦较国家标准的90分钟短,有助提升病人存活率。
去年5月一个寻常的周日,没有心脏病家族史的浩霆突然感到四肢无力,由家人召唤救护车,将他送到玛丽医院。
喺救护车度已经有人check(监察)住心电图,所以完全唔紧张。
发现心脏血管九成堵塞 由到诊至完成手术仅67分钟
诊断发现他其中一条心脏血管堵塞超过九成,随时有机会引发心肌梗塞。医院即时启动“绿色通道”,安排他接受“通波仔”手术。他忆述由到达医院至开始做手术仅十多分钟,过程十分畅顺,最终由到诊至完成“通波仔”历时仅67分钟。
玛丽医院去年4月启用“绿色通道”,建立急性胸痛优先分流指引。救护车抵达医院前,急症室会预先收到心电图作诊断,有需要时便迅速安排病人到心导管介入治疗室接受手术。该院胸痛中心自去年11月启用至今年9月,已有约1,400名急性心脏病患者经绿色通道获更及时治疗。
关键指标时间约为国家标准一半 影响存活率
“到院至灌流时间”(DTW),患者到达急症室至在心导管手术室内令冠状动脉血液恢复流通之时间,根据国家标准是90分钟,而DTW的长短直接影响病人存活率。玛丽医院内科副部门主管及顾问医生陈颖思表示,现时医院的DTW时间由“绿色通道”启用前的105分钟,大幅减近半至最新的53分钟。
另外,胸痛中心多项服务表现均远超标准,例如从采血到获得肌钙蛋白检测结果维持在8至10分钟,较20分钟的要求标准短;心导管室从启动到准备就绪只需0至10分钟,亦远远少于30分钟的要求标准。
中心将持续发展,当临床大楼将陆续迁入服务,心导管室将增至三间、心脏内科日间病床增至6张,扩充服务容量。另外,院方亦将引进AI心电图诊断及创新智慧流程追踪系统等新技术。
东华医院提供复康训练
浩霆完成手术后,到东华医院完成12节的复康训练。东华医院心脏病预防及康复中心病房经理郭颖怡指,因应病人情况,物理治疗师及职业治疗师将在课程中替他们安排运动及训练,包括带氧运动、肌力训练、八段锦及职场模拟训练等。护士、营养师、药剂师及临床心理学家亦会为病人进行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