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药房明年第四季起在四区试行 医卫局:会确保市民可负担药价

撰文: 林远航
出版:更新:

基层医疗署今日(30日)公布社区药物名册的运作机制,及推出《基层医疗社区药房指引》,预计社区药房会在明年第四季起在本港4区试行,2027年底起,扩展至覆盖盖全港18区,以比市价低的价钱,为医管局病人、基层医疗计划参加者,提供感冒药、咳水等非专利药物,以及部份常见疾病的个别专利药物,惟必先获得医生处方。

以医管局专科门诊及家庭医学专科门诊为例,明年公营医疗收费改革实施后,每项药物每次收费20元,以4星期剂量为收费单位,医管局病人可用同等价钱经社区药房取药,基层医疗计划参加者则须付共付额,价钱比医管局病人高,但署方强调会确保市民可以较市价低出不少的价格买药。

基层医疗署公布社区药物名册的运作机制及社区药房指引。左起:医务卫生局基层医疗健康专员彭飞舟、策略采购统筹处总监张伟麟。(林远航摄)
2024年《施政报告》公布制订社区药物名册及推出社区药房计划。(资料图片/何夏怡摄)

2024年《施政报告》公布制订社区药物名册及推出社区药房计划,当局今日公布名册的运作机制。专家小组会按名册讨论及制订药物名单,并由医管局筹备及落实采购协议与招标程序,预计社区药房初期可按名册提供超过100款药物,并会根据病人的需要逐步扩展,长远可望涵盖多达200至400项药物。

名册的运作机制分三层,主体为第一层的非专利药物,例如止痛药、止泻药,料占名册全部药物超过八成,政府会根据医管局报价机制作中央招标。第二层为个别专利药物,署方指,要待名册出炉才实际确认是何药物,但提到一些长期病例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会在考虑之中,该类药物会循另类报价机制,邀请持专利的单一供应商报价。

第三层为“特别药物类别”,当局指会视乎社区药房初期提供第一、二层药物的经验和意见,再作决定,现时未有将第三层药物纳入名册的时间表。

至于社区药房的实际运作,计划主要有两类社区药房。社区药房计划(社区)下的药房会为医管局病人及医疗基层健康计划参加者提供服务,其中医管局病人到社区药房取药的费用与医管局公立医院本身相同;至于基层医疗健康计划(如慢病共治计划)参加者,经由家庭医生诊症后,可选定计划内的社区药房并到场取药,惟需付共付额,第一层药物会按药项及配发期设立单一共付费费用,第二层则会按药项及配发量设立不同共付费用。基层医疗健康专员彭飞舟形容,第一层药物是按处方期计算,第二层药物则是“逐粒计”。

医管局(资料图片)

以医管局专科门诊及家庭医学专科门诊为例,明年公营医疗收费改革实施后,每项药物每次收费$20,以4星期剂量为收费单位,医管局病人可用同等价钱经社区药房取药,基层医疗计划参加者则须付共付额。当局指,要待名册出炉后才可确定名册内药物的共付费用,但强调政府会提供资助,确保共付费用为市民可负担水平。

另一类社区药房(院舍)则为居住在安老及残疾院舍的医管局病人服务,病人只需支付在医管局公立医院取药的价钱。医务卫生局策略采购统筹处总监张伟麟表示,院舍社区药房服务内容涵盖药物配发整合及预先包装每日所需药物,改善目前院舍由职员每日整理及分发药物的情况,以加强病人准确用药及减低过量贮存药物的风险。

社区药房(社区)首阶段将在明年第四季起在东区、油尖旺、沙田、元朗共4区试行;2027年第二季会再多6区;同年底会再增加8区,即18区届时都会有社区药房,每区将各有约45间。社区药房(院舍)则会在2027年第一季有2至3间运作,至年底会再增2至3间。

署方指,计划主要用于重配药物,避免医管局病人贮存过量药物,计划下的社区药房功能与现时医管局豁下的药房相近。换言之,合资格市民若有偶发性疾病如发烧、感冒等,每次都要经医生处方,才可经社区药房取药,无法直接购买成药。

市民取药前亦需事先选定计划内的社区药房,预约到场取药,至于需要提前多久预约,署方指要视乎该社区药房的实际运作决定,若社区药房有能力,市民或可即日取药。部分社区药房亦会有社区药剂师提供增值服务,包括戒烟、药物管理、慢性疾病管理等。

基层医疗署同日公布社区药房指引,涵盖四大范畴,包括运作及管理人员标准、处所要求、日常运作程序、服务范畴,并提供实务守则,将作为计划的标准基础。经政府审核符合指引订明的服务标准及品质要求的注册药房,方可成为认可社区药房。

政府会在明年第四季就首4间社区药房(社区)进行招标,又预料日后获认证的社区药房绝大多数为现有药房,另有少部份则由非政府机构(NGOs)营运。

被问到如何确保社区药房不会私下转售社区药物,署方指计划下的药房需要填写评估核对表,让处方检视其营运。社区药房亦必须在电脑系统保留按医生处方提供药物的纪录,亦必须透过医管局的系统订购社区药物,相信有足够监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