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权益新闻奖|香港01夺五奖 假学历调查膺三个重要大奖
消委会主办的“第25届消费权益新闻报道奖”周二(11月4日)举行颁奖礼,《香港01》夺得五个奖项,其中“假学历、高才通签证造假黑中介调查”,获得“年度大奖”、“年度主题大奖”、“调查报道金奖”三个重要奖项。
《香港01》获奖报道:
・年度大奖:假学历、高才通签证造假黑中介调查
・年度主题大奖:假学历、高才通签证造假黑中介调查
・调查报道奖金奖:假学历、高才通签证造假黑中介调查
・新闻影片(长片)优异奖:10万可演哈利波特?美国公司“搭棚”招童星来港试镜
・最佳倡议消费权益之社交平台最佳社群参与奖:夹公仔机|有玩家称一次花$2000零成功 有奖品出口疑细过奖品
年度大奖、年度主题大奖、调查报道奖金奖:
假学历、高才通签证造假 黑中介调查
记者:李颖霖、劳显亮
消委会指,今届的竞争非常激烈,《香港01》的作品〈假学历、高才通签证造假黑中介调查〉勇夺三大奖项,除了夺得调查报道奖金奖和“年度主题大奖”外,更力压其他各组别的金奖作品,获专业评审投选为“年度大奖”得主。报道揭示市场上有中介机构在提供升学及人才签证服务时,涉及伪造学历和代考等不法行为,反映在“无疆界”消费模式下,消费者有机会误堕法网。
2024年5月香港大学发现多名内地学生以假学历报读,因此大规模彻查过往学历的文件。《香港01》记者随即在香港和内地调查,揭发“黑中介”如何透过造假学历、签证文件、税单等方式,瞒骗香港的大学及入境处,揭露整个产业链如何运作。报道首次揭发,大量黑中介在香港和内地均注册公司,负责人亦透过不同的人才签证来港。
报道刊出后震撼香港和内地,港府官员随即回应指会加强检查,如加设学历第三方认证要求,追查中介提交的文件,与内地执法部门合作等;被香港通缉的内地学生,亦相继被公安约谈,调查造假经过。
负责报道的记者李颖霖指,行使假文件入学或取得签证,都是刑事罪行,亦涉社会资源的运用,关乎重大公众利益,但无论是大学抑或政府部门,至今都无公布造假个案的总数,公众只可以从屈指可数的法庭定罪报道,了解事件这座造假冰山的一小角,仍然无法看清事件的全貌,在这情况下,她和同事劳显亮只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再“掘深”一点,希望尽量揭露事件的严重性。
新闻影片(长片)优异奖:
记者:李颖霖
香港努力吸引外商投资,曾在多国“搭棚”引起争议的美国公司Premiere,早前就来港招募童星。有家长带同子女参加试镜,付款10万元以为有机会参演哈利波特,起疑心后报警。警方列“以欺骗手段取得财产”,家长最终获退款。
《香港01》发现,涉事公司近十年来在不同国家搞试镜,收取巨额参加费及卖角色,又营造与迪士尼关系密切的形象,更曾因不肯退款被告上美国法庭,亦有外国家长在网上追讨退款。该公司原计划一连多个星期在尖沙咀的酒店举办试镜活动,但事件闹大后,记者多次到场发现无人出现。
负责报道的记者李颖霖指,有家长望子成龙,亦有家长希望找到活动满足子女兴趣,没料到有外国公司瞄准家长,以争议手法营商,希望报道可以警剔家长为子女寻找课外活动时,留意活动内容及收费。
最佳倡议消费权益之社交平台:
编辑:潘建文
消委会去年年尾公布,全年首11个月接获42宗有关夹公仔机的投诉。葵涌广场有多间夹公仔机店舖,其中多部机器的洞口疑被设置成比奖品更小,玩家近乎不可能获奖。现场有顾客表示,曾单次花费一二千元,仍无法夹得任何奖品,支持立法规管夹公仔机。
获奖互联网内容副经理潘建文表示,夹公仔机近年大行其道,店舖随处可见,相信很多人都有试过夹公仔“中伏”,这类资讯要引人关注其实也不难。这次“2000元也夹不到一只公仔”,由历劫者亲身说法,更能警醒消费者,在这个角度来看,2000元没有白花,他让大家认识更多奇形怪状的陷阱。
今届报道奖共收到 466 份参赛作品,题材涵盖衣食住行及新兴消费模式,并延伸至无疆界的跨境与数码领域。消委会指,这反映传媒紧贴市场脉搏,同时发挥监察与倡议角色,亦彰显报道奖鼓励传媒推动消费权益的积极作用和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