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校李升小学准简体字考呈分试 小六家长引述校长认难拿捏公平

撰文: 胡家欣 吴美松
出版:更新:

再多一间官校小学准学生测考使用简体字作答而引起争议。涉事为位于港岛区西营盘的李升小学,有该校小六家长向《香港01》投诉,学校早于去年9月更改多级测考安排,容许学生以简体字应考中文卷,以协助大批小五插班的新来港内地生适应。该家长表示,学校一直未有以通告交代,她当时亦未察觉异样,直至近日新闻广泛报道沙官小个案,才惊悉会造成考试不公,特别影响升中的呈分试。

第二次呈分试将于下周四开考,她表示,今早与校长电话联络,对方同意简体字书写速度较快,亦承认措施“唔多唔少难拿捏绝对公平嘅位置”,不过若然临时煞停安排,会引起新来港学生有意见,料会考虑第三次呈分试才取消以简体字测考。她直言不同意校方决定,但无奈事情已发生,希望教育局介入协助,尽力补救第二次呈分试的评核方式。《香港01》已向校方查询,正候回复。

位于港岛区西营盘的李升小学去年九月已准许学生以简体字考呈分试。(网上图片)

校方未咨询家长、发通告交代 从小朋友口中知悉测考措施

李升小学小六家长K小姐(化名)向《香港01》表示,学校去年九月取录十多名来自内地的新来港小五插班生,当中包括人才子女等,为了协助他们适应学习,校方于去年九月改动测考安排,容许多级学生在测考以简体字应考中文科,暂未知其他科目安排如何。她表示,学校从未就措施咨询家长,亦未有发通告向家长交代,自己是由小朋友口中知悉事件。

校长形容简体字为英文潦草 同意简体字书写较快

K小姐表示,当时未为意有关安排,直至近日传媒报道沙田官立小学个案,才惊悉措施引起考试不公平,因简体字书写速度较快有利覆卷;而本身新来港插班生中文能力较高,年纪大多两、三年,理解能力相对高,变相已令他们在应考中文上有优势。

她续指,校方措施影响升中呈分试,而第二次呈分试将于下周四举行,同日是中文科考试。她表示,今日早上与校长余咏莉电话倾谈,过程约为十分钟,对方同意简体字书写速度较快,又将简体字比喻为英文的潦草,“等于用潦草定正楷,都系一样比分,都可以话潦草快过正楷”。

学校拒第二次呈分试改变测考安排,但考虑第三次呈分试时取消用简体字。(网上图片)

校长承认难“拿捏绝对公平” 开考在即难临时取消

记者听过K小姐所提供的电话对话录音,余校长在电话中承认,措施影响考试公平性,“当然公平性各样嘢,唔多唔少好难拿捏绝对公平嘅位置。”不过,余强调学校平日以繁体字教学,作文等功课如用简体字会扣分,但测考则准用简体字,旨在协助内地新来港学生适应,他们一般需时一年适应。而以其了解,许多小六新来港学生都以繁体字考试,只有少数如今年才插班的,才采用简体字应考。

K小姐表示,呈分试成绩影响小朋友升中派位组别,首两次呈分试更是自行分配学位争取博入心仪学校的关键,质疑若果安排造成考试不公平,学校理应取消安排。不过,余校长直言如果突然取消安排,有机会令另一批家长和学生有意见,只能考虑在第三次呈分试时取消,但仍需要再作商讨,“无办法突然改变呢个政策,因为教育局无一个特别的准则,当然小学有责任教繁体字,日常功课有教同圈(简体字)。”

K小姐直言不满意学校安排,认为新来港学生本身已预计以繁体字学习,“唔系人哋突然之间转你先至不满,点解唔一早已经学深啲?”。她说,无奈现已既成事实,批评校长说法“耍官腔”,“你如果有心改变,唔会等依家爆咗新闻先嚟改变啦。”她希望教育局可以介入协助,可就第二次呈分试安排作出补救措施。

教育局则重申,政府的教学语言政策未有改变。(资料图片)

学校暂未回复 教育局重申不论学生背景须学繁体字

《香港01》向学校查询会否更改下周测考以简体字应考的安排、校长是否承认措施有不公平地方等,正候回复。

教育局则重申,政府的教学语言政策未有改变,因应不同学习阶段及需要,学生应具备正确认读书写汉字的能力。

当局指,无论学生的背景,同样需要学习繁体字,以便沟通传意,融入香港社会;如同学尚未学习繁体字,学校定必给予适切支援,照顾他们在过渡时期的需要。至于学校考试、测验及练习,是否容许学生用简化字作答,则要视乎校本的教学实况而定,例如考虑学习重点、评估重点等因素,而学生的作答表现,亦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不能一概而论。

教育局续指,已提醒校方须持续检视和优化校本评估政策,如有改动须作全面咨询及向持份者作充分解说,协助家长明白有关安排。

佛教林金殿纪念小学校长吴永雄认为,适应期如何厘订要小心拿捏。(资料图片)

有校长称小学教育需稳固中文基础 繁简混用影响理解力

曾任教中文科的佛教林金殿纪念小学校长吴永雄指,繁体字在文字结构中占据了核心地位,尤其是形声字,占中国文字的80%至90%。形声字由形符和声符组成,其余有象形和会意字。繁体字不仅表形、表音,还表意;简体字的出现主要是为了方便书写,并不能使人对中文字构造的认识加深。他认为,在小学阶段,繁体字绝对不应被取代,尤其须注意繁简混用的情况,因会影响学生的理解能力,亦使他们两套文字亦学不好,最后非鹿非马,“两样都唔会学得到”。

吴永雄说,小学教育需要令学生建立稳固的中文基础,如果基础未打稳,对学生将来的学习,甚至应考公开试亦有坏处。他认为,作为香港的学生,书写繁体字应成为习惯,而当习惯了,“写繁体字都可以好快”。他续说,繁体字是中国文字中最美的部分,承载著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其美感难以被取代。

会安排一个学期适应期 错字不扣分不包括测考

他表示,不是要矮化简体字,而是希望将最好的授予学生。吴永雄不评论其他学校做法,但以其学校为例,他们小学会给予内地来港学生一个学期时间,以适应书写繁体字,作人性化的弹性处理,例如功课写简体字不会扣分,但测考依然要求写繁体字,并会鼓励学生尽力而为,希望他们能够了解文字的起源,对中文产生兴趣,从而更好地学习中文。

他强调,适应期如何厘订要小心拿捏,举例如果两套文字都使用,学生有机会“两边都学唔熟”,如适应期后仍未掌握繁体字,教师则要再作跟进。他认为,小学生学习能力高,基本上一个学期已经掌握。

吴永雄说,学生认识读懂简体字并无坏处,因日后可能需到国内交流、或到大湾区工作等,但书写还是应使用繁体字。他又担心,随著AI技术的发展,学生可能会越来越少需要手写,日后会写繁体字的人怕是寥寥可数。他又提到,教育局有清晰准则及明确立场,小学阶段必须学习繁体字,当中并没有“灰色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