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视唔一定用激光!一文助你“睇清”植入式隐形眼镜!
香港的近视、远视问题普遍,想彻底放下眼镜,除了SMILE和LASIK等激光矫视外,近年“植入式隐形眼镜”亦成为新趋势。到底后者比起激光矫视有甚么优势?植入眼内又会否有安全隐忧?今次就由香港中文大学眼科及视觉科学学系名誉临床副教授、眼科专科医生陈颂恩,为大家拆解当中原理,让你一文“睇清”!
甚么是植入式隐形眼镜?
“植入式隐形眼镜”顾名思义,就是将一块特制的镜片“植入”眼内,以矫正视力,陈医生解释:“与日常配戴的隐形眼镜不同,日常镜片是放在角膜表面,而植入式镜片则是透过微创手术,放置在虹膜之后、自身晶体之前,无需每日清洁和更换。”
他表示,与激光矫视最大的分别,在于“植入式隐形眼镜”不涉及切削角膜:“激光矫视是‘减法’,透过打磨角膜,改变其弧度来矫正视力;植入式镜片则是‘加法’,在不改变眼睛原有结构下,加入镜片作矫正。”由此可见,植入式镜片的优点之一,便是其“可逆转性”,陈医生举例道:“由于手术没有永久改变角膜形态,若未来有需要,例如晚年出现白内障,镜片是可以被取出的。”
哪些人士适合植入式隐形眼镜?
普遍而言,只要检查结果无异,植入式隐形眼镜和激光矫视均可选择。然而,陈医生提到在某些情况下,医生会建议病人考虑植入式隐形眼镜而非激光矫视:“若患者度数极深,或散光度数非常高,进行激光矫视时,便需要切削大量角膜组织,甚至亦未必能达到最理想效果,这种情况便不适合进行激光矫视。”
其次,部分患者天生角膜较薄,或角膜形态不适合,亦无法接受激光手术。除此之外,亦有个人选择的考量,陈医生提到:“部分人术后仍希望配戴美瞳隐形眼镜(即“大眼仔”),但激光手术会令角膜弧度变扁,可能影响美瞳镜片的贴合度;而植入式镜片不改变角膜形态,理论上影响较小。”
术前关键检查:眼内“空间”够唔够?
植入式隐形眼镜优势多,而陈医生强调术前详细检查最为关键:“医生会精确量度患者度数及眼睛健康,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指标是前房深度。”前房是指角膜与虹膜之间的空间,用作判断是否可以放置镜片。
如果这个空间太窄或太细,便不适合植入镜片,他形容:“情况就像著一只尺寸不合适的鞋一样,如果镜片比前房空间大,很有可能会对眼睛造成负面影响。”此外,医生亦会仔细检查角膜内皮细胞的健康状况,确保细胞数量足够。
镜片要定期更换?
很多人关心,镜片植入后是否需要定期更换?陈医生明确指出,镜片无需定期更换:“植入式隐形眼镜的设计是可长久放置在眼内,直至患者年纪渐长,出现白内障为止。届时,医生会在进行白内障手术时,一并将植入式镜片取出,再换入治疗白内障的人工晶体。”
另外,陈医生亦提到,现时使用的镜片中央设有一个微小孔洞,能够平衡房水,减少术后高眼压的机会。至于最新一代的镜片光学区更大,有助改善夜间视力,减少眩光或光环。此外,植入式隐形眼镜同时亦可以改善老花。
对于正犹豫是否植入隐形眼镜的市民,陈颂恩医生提醒:“不论是植入式隐形眼镜或激光矫视,都属于非必要的医疗程序,更似是一种个人生活方式的选择。”他表示,如果真的想告别眼镜,应先寻求专业眼科医生进行详细评估,“充分了解不同方案的利弊、风险,以及自身条件是否适合,不要冲动决定。”
(资料及相片由客户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