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成本管理论坛2025 聚焦建造成本效益
由发展局主办的“项目成本管理论坛2025”于11月7日举行。本届论坛以“建筑新常态:共创成本效益新格局”为主题,汇聚来自香港、中国内地、新加坡、卡塔尔及英国等地超过400名政府官员、专业团体、商会及建造业代表,透过线上及线下方式参与,共同探讨如何透过制度改革与科技创新,提升建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成本效益及项目表现。
改革见成效 成本文化初见成果
财政司副司长黄伟纶在致辞中表示,政府正积极推动基础建设投资,以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吸引人才,并提升长远竞争力。他表示,在未来数年,每年的基本工程开支将为约1,200亿港元,另外预留300亿港元用于中小型项目。他指出,在过去九年,发展局项目策略及管控处已于逾540个工务工程项目中,成功节省约1,900亿港元建造成本,这正是本着“目的为本”及“实而不华”原则,加上工程项目团队努力与推动建造业建立成本管理文化的成果。他又指,香港在2025年《国际建造成本指数》中的全球排名已降至第十位,反映改革正朝正确方向迈进。
黄伟纶强调,国家“十五五”规划中,已明确提出要提升建造业的国际地位与竞争力。他相信香港在当中可发挥重要作用,凭借创新能力、国际联系、人才与专业水平,装备自己,迎向未来。
推动全过程成本管控 深化区域合作
发展局局长宁汉豪致辞时表示,政府一直积极在建造业推广成本管理文化,并在工务工程不同阶段推行全过程成本管控,务求审慎运用公帑。随着北部都会区等大型发展项目推展,以及政府加大基本工程开支投放,成本管理意识尤为重要。政府会以“业主”思维作前瞻性规划,在工程项目初始阶段全面评估不同推行方案的成本效益,制定切实可行及具成本效益的方案。
宁汉豪指出,世界级基础设施是香港成功背后的支柱之一,以启德体育园为例,自今年3月启用以来已举办多场国际体育赛事、音乐会及大型活动,吸引本地市民与外地旅客,充分展示基建带动经济的效应。
在论坛上,黄伟纶和宁汉豪见证发展局与新加坡财政部交换合作谅解备忘录,标志著双方在建造创新及项目管理方面深化合作。合作涵盖数码化建造、创新项目推展模式及人才培育等领域,支援两地建造业提升生产力。
四大改革方向稳步推进 建构制度化成本效益框架
发展局常任秘书长(工务)刘俊杰在主题演讲中阐述,为降低工务工程的建造成本,以及加快工程进度,发展局正循“成熟一项推一项”原则,稳步推动四大改革方向,包括优化项目采购模式、检视设计标准及要求、应用先进科技及建造技术,以及精简审批流程。
他分享了发展局在四大改革方向的措施的推展情况及成效,其中包括在优化项目采购模式方面,发展局积极推广“新工程合约”(NEC)及框架合约等创新合约采购模式;而在应用先进科技及建造技术方面,发展局推动业界工程数码化与标准化,例如自主研发综合数码平台(iCWP),并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及建筑机器人等技术,全面提升工程管理效能、生产力、质量及安全水平等。
业界观点聚焦制度创新与AI应用
是次论坛汇聚来自本地、内地及海外的讲者,分享提升建造业成本效益的实务经验与策略。新加坡辖下财政部公共工程管理中心执行总监刘建雄指出,当地透过实施制度化审批流程 (Gateway Process),有效强化跨部门协作,提升项目前期规划与成本控制的效率。他强调,这种阶段式审查模式有效增强公共项目的整体透明度与执行力。卡塔尔公共工程局规划及成本管控主管Mohammed Bader Alnama 分享当地广泛应用数据驱动的估算工具与知识管理平台,支援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成本控制。广东省工程造价协会秘书长许锡雁则指出,内地正积极完善市场形成价格机制,并强化建设项目的全过程成本管控。他认为粤港在工料测量标准方面具高度互补性,应进一步推动标准协同,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建造资源整合。英国Mace Consult行政总裁Davendra Dabasia则表示,香港可考虑引入“项目推展伙伴模式”,透过整合设计、成本管理与风险控制,提升大型基建项目的协作效率与透明度。
同时,本地讲者指出,制度创新与技术应用是行业转型的关键。香港顾问工程师协会主席尤耀晃认为,新成立的香港建筑科技研究院(BTRi),将通过物料预先认证简化审批,加快创新物料在本地建造业应用,有项目顾问已开始利用这方法。Global Infrastructure Solutions Inc. 亚洲区行政总裁关景辉亦表示,生成式AI设计工具进行设计优化,快速生成多个成本效益方案,大幅提升前期规划效率。
制度与创新并重 建造业前景可期
论坛设有两场讨论环节,邀请政府、业界及国际机构代表就制度创新、采购策略及合作平台的角色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共同思考如何推动整体建造业转型升级。在专题讨论中,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成本效益应贯穿项目全生命周期,涵盖设计、施工、营运直至退役各个阶段。专家亦指出,在发展局多管齐下的措施推动下,业界正循四大方向推进改革,以提升整体竞争力。
在全球经济不稳及本地基建进入高峰期的背景下,香港建造业正面对转型关键期。政府透过制度改革、科技创新及跨境合作三管齐下,为建造业构建长远可持续发展基础。
黄伟纶指出,政府与业界及国际伙伴正积极建立合作平台,推动创新建造与国际协作,并将携手把这些合作提升至新层次,实现互利共赢,为建造业开创更智慧、更可持续的未来。
公民参与创未来
黄伟纶、宁汉豪和刘俊杰在论坛上一同强调,坚实的基础设施是社会进步的根基,而积极的公民参与同样不可或缺。他们呼吁与会者积极投入12月7日的立法会换届选举,踊跃投票,携手开创美好未来。
(资料及相片由客户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