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巴冲突︱港医护四赴加沙救援 难忘战火孩童惨死:就算惊都要去
加沙地区冲突持续两年,战火纷飞,处处生灵涂炭。枪林弹雨下,有6位香港医护前往战地医院,自愿参与医疗救援。其中66岁的梁伟贤三度前往加沙,曾险被子弹射中,但仍无阻救援之心,今年12月将再次前赴加沙,在战火中提供医疗服务。他忆述目睹当地小孩无辜被炸弹炸伤死亡的悲惨场面,就算怕死,也要尽力上前线,“当时我企喺两位小朋友中间,同自己讲我一定要返嚟”。
梁伟贤本是资深护士,在公立医院工作逾40年,退休前加入红十字会,从事人道救援工作。在加沙战事爆发后,去年6月至今曾三度到加沙紧急战地医院,提供医疗服务。
战况紧张时,基本上梁伟贤每日都会听到枪声及炸弹声,“几乎无得休息”,一有大型灾难,义工便需尽快到医院救援。印象最深刻一次,有部坦克车在医院手术室外50米,向附近市场发射砲弹,当时短短两分钟,便送来56位伤者,当中有不少人被炸至断手断脚。“之前我去过十几次不同的灾区,包括叙利亚、海地等,当时叙利亚也有战火,但都未见过场面这么凄惨”。
战地险恶,子弹横飞,难免与死神“擦身而过”,“最近一次,粒子弹射中我只脚隔离个磅”。梁伟贤忆述在加沙的工作环境,虽然军方不会主动攻击战地医院,但子弹不长眼,总有几粒会不小心射入去。
今年年底,梁伟贤将再赴烽火连天的加沙地带,会否怕再与死神“碰面”?梁伟贤说,“惊,有压力时会祈祷”。惊死仍要继续做,皆因首次前赴加沙的经历,梁伟贤表示,“某次大型灾难后,同一时间送入10几个小朋友,有一个6个月BB幸运得到治疗,但另一位12岁的女孩子就过咗身”。他当时站在两位小朋友中间,心想“我一定要回来帮助他们,小朋友是无辜的,不管你大人怎样去打仗、战争,跟小朋友没关系 ”。
四度前赴加沙令人敬佩,梁伟贤今年更荣获南丁格尔奖。但他谦说,当地医护更值得尊重,部份巴勒斯坦医护每日需用4小时通勤,更要面对住宅被炸毁、通勤路上死亡的危机,他们当中多数都因战争失去家园与家人。梁伟贤忆述,有一位巴勒斯坦护士曾因战争被炸弹炸伤,其家人更因此离世,翌日仍要带着丧亲之痛如常上班,令人心酸,但同时教他十分敬佩。
访问前几日,梁仍在澳大利亚弄孙为乐,今次专程回港为年底前赴加沙作准备。被问家人会否担心?梁表示,已去过很多次战争地带,再加上两名子女已长大,均支持他的做法,不过回港前,其子女仍不忘叮嘱一句“Be safe(要安全),好好照顾自己”。
“以前救援时冇谂过自己会死,今次系第一次。”战地每日硝烟四起,除了梁伟贤外,护士郭玉丽同样遭遇凶险经历:“冲凉𠮶阵,有个炸弹喺我帐篷上的顶部炸开,你唔知佢离你有几近,剩系听到声。”虽然害怕,但她形容加沙是唯一令她想念的地方,以前救灾多数很快完结或恢复,但加沙至今仍未完全停火。郭表示,至今仍不时与当地同事通讯,询问近况,冀望她们能平安。
至于资深急症室护士陈志强于去年6月前往加沙,在战地医院负责急诊及街症。陈志强表示,“加沙同香港一样,都系一个社区,居民都会伤风、感冒、喉咙痛、长期病患”,但当地不似香港资源充足,只能用最基本的药物治疗,亦不似香港般能跟进个案,“可能有啲case你剩系见得一次”,他叹息战争残酷。
另一位于今年3月赴加沙救援的医生吴少彬,以麻醉科专业为伤者撑起防线。吴曾是公营医院医生逾15年,参与过非洲、苏丹等地救援,深感贫穷地区缺乏医疗支援及技术,后毅然辞职,转为私人执业医生,只为每年抽出两个月时间救援有需要的地区。他认为,除了加沙外,亦有不少地方缺乏医疗人才,寄语本港青年勿只向钱看,在可行的情况下做真正想做的事情,贡献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