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拘16人用假医生纸提早领$400万强积金 讹称患绝症丧失行为能力
警方捣破提早领取强积金的骗局,有犯罪集团假扮成中介,在社交平台登广告,声称可安排提早领取强积金,实际上只是提交粗制滥造的假医生纸,声称供款人“完全丧失行为能力”或“罹患末期疾病”。事成后,中介会向供款人收取5%至30%的佣金。
警方过去3日以涉嫌“欺诈罪”拘捕16名男女,有人因欠债、急需资金周转等,成功提早领取合共超过港币400万元强积金。案中没有医生涉案。
警方较早前接获一间强积金受托人公司转介,发现有强积金供款人,涉嫌提交虚假医生证明,声称自己完全丧失行为能力或罹患末期疾病,从而提早领取强积金供款。案件其后交由观塘警区重案组跟进调查,警方一连3日(13至15日)拘捕16人,当中包括10男6女,年龄介乎31至56岁,被捕人报称职业为厨师、售货员、保安员、侍应、地盘工人等。
多宗案件所涉及的强积金供款金额超过港币400万元。据悉,被捕人提早领钱原因包括欠债、急需资金周转等,提取金额由5万至60万不等。有关假医生纸现多处破绽,首先发送予信托人申请的电邮,格式几乎一样,而且部分表格字迹相同,拍摄医生纸的背景亦一致,因此惹起怀疑。警方经调查后,发现有关医生纸为完全虚假,案中没有医生涉案。
观塘警区重案组第一队督察梁曼宜指,调查显示,有犯罪集团主脑假扮成中介,透过社交媒体上的广告接触被捕人,声称可以安排中介,帮被捕人提早取回强积金供款。实际上,有关中介会协助被捕人向强积金受托人公司,提交虚假的医生证明,声称完全丧失行为能力或罹患末期疾病,目的为提早取回强积金供款。
而被捕人只需将他们的个人资料及在申请表格上以电子方式签名,再透过社交平台给予所谓中介,被捕人从没与中介见面,当被捕人成功提取强积金供款后,中介便会向被捕人收取5%至30%的佣金。
行动中,警方搜查被捕人的住所,检获了一些强积金供款的档案及相关银行纪录。所有被捕人已被获准保释,警方将继续调查有关所谓中介。
积金局高度关注首次发现有不法之徒,涉嫌伪造和使用虚假文书,教唆强积金计划成员,以“罹患末期疾病”为由非法提早提取强积金。积金局呼吁,强积金计划成员必须提高警觉,防范来自犯罪集团,有关声称可协助计划成员提早提取强积金的推销电话、短讯和社交媒体的贴文;切勿向任何来历不明的第三者透露个人资料,包括身分证明文件,亦要避免在空白或资料不全的表格上签署。
积金局高级经理(执法)曾丽珊指,积金局与警方、强积金受托人,会一直保持紧密联络跟进任何可疑个案,受托人一旦发现可疑个案,必须向警方举报和通报积金局,以协助打击和防范涉及强积金的违法行为。
警方强烈谴责,欺诈集团以“合法”、“合规”、“不成功不收费”等伎俩,诱骗市民透过不法手段提取自己强积金的供款,市民不单只需要向一些素未谋面的人士,缴交部分自己每个月辛苦储来的强积金供款,同时令自己堕入法网。
积金局发言人表示,高度关注有不法之徒,涉嫌伪造或使用虚假文书,以“罹患末期疾病”或“完全丧失行为能力”为由非法提早提取强积金。积金局会全力配合警方的执法行动,并提醒强积金计划成员切勿以身试法。今次是首次发现涉嫌伪造或使用虚假文书,以“罹患末期疾病”为由,非法提早提取强积金。
局方续指,积金局与警方及强积金受托人,一直保持紧密联系,必定会跟进任何可疑个案。根据《刑事罪行条例》,任何伪造或使用虚假文书的行为均属刑事罪行,一经定罪,最高可被判处监禁14年。
积金局不时提醒强积金受托人在处理提取强积金的申索时必须做好把关工作,查核证明文件的真伪,一旦发现怀疑个案,必须向警方举报及通报积金局,协助打击及防范涉及强积金的违法行为。
欺诈罪为严重罪行,一经定罪最高可被判监14年,不知情不代表市民不需负上法律责任。警方会就每一宗案件索取法律意见,呼吁市民切勿铤而走险以身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