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设立AI 办公室的数位北上体验|苏仲成
对很多香港企业来说,“北上”两个字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地理距离:深圳就在一河之隔,交通一小时可达;陌生的是数位环境:一旦真的要把团队、业务与系统跨境连结,才会发现暗潮汹涌,摩擦重重。
文:Michael C.S. So(AiX Society 人工智能应用研究学会-创会会长)
我最近正筹备在深圳设立 AiX Society 的办公室。这个过程让我意识到,数位北上绝不只是搬张台、挂个牌,而是一场重新建立基础设施的挑战。
当熟悉的数位日常失灵
香港人的办公日常,往往是 Gmail、Zoom、Google Drive、Slack,甚至 Office 365。这些工具伴随我们多年,使用起来几乎是下意识。但跨过边境,它们就不再那么可靠。
我亲身经历过:香港团队完成计划书后,把 Google Drive 的连结一丢,深圳同事却怎样都打不开。最后我们只好改成 PDF,透过电邮往返,结果版本混乱不堪。这种情况一再重演,令人感到无奈。
这些摩擦看似小事,但长远来看,会蚕食团队的效率与士气。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数位北上”的真正含义,是要学会放下旧习惯,重新适应另一套规则。
OA 系统大实验
于是,我开始进行一场“实验”。我列出几个关键问题,逐一测试不同的 OA(Office Automation)系统:
文件能否跨境即时共编?
会议能否自动生成纪要?
介面是否能支援粤语、普通话与英文?
数据是否能合法、安全地分域存放?
这些问题看似是技术细节,但在跨境业务里,每一项都可能是“生死线”。如果资讯不同步,合作马上断层;如果数据不合规,风险随时引爆。
测试过程里,我才真正理解到:香港企业要在内地落地,数位基础设施比实体办公桌还要重要。
AI 原生系统的四个惊喜
探索过程中,我遇上一套 AI 原生协同系统。它给我的感觉,不再像传统平台那样“冷冰冰”,而更像是一位主动帮忙的数位同事。
第一,翻译功能。 我们团队里有粤语、普通话和英文使用者,以前会议常需要口译或事后解释。现在字幕即时翻译,三种语言几乎能无缝切换。跨境沟通因此顺畅许多。
第二,会议助手。 我只需说一句:“安排明天下午和市场部讨论 Q3 总结,把资料提前准备好。”系统就能自动完成日程安排、发送邀请,甚至生成会议纪要范本。这已经不是传统意义的工具,而是补位的助理。
第三,知识搜寻。 以前找文件常常要“翻箱倒柜”,现在只要问一声,它就能从聊天纪录与文件库中抓出答案,还能附上摘要。这对跨境团队尤其重要,因为反应速度决定竞争力。
第四,安全与合规。 跨境最怕触碰法律红线。这套系统把资料分域存放,还有操作审计与浮水印,让我安心不少。至少推动业务时,不必再额外担心资料是否违规。
其中一位同事第一次用完后,脱口而出一句:“原来这些琐碎事可以自动完成!”这句话点醒了我——AI 的真正价值,不在于炫耀技术,而是降低摩擦。
检讨 SOP 的黄金时机
更重要的启发,是这段过程提醒我:2026 正是全面检讨 SOP(标准作业程序)的黄金时机。
过去很多 SOP,其实是被“工具限制”塑造出来的。比如:为了避免文件遗失,要求部门必须手动存档;为了确保报销正确,要经过层层签字。这些流程在香港还算能接受,但一旦跨境,就马上变成效率黑洞。
AI 原生系统的出现,让我们有机会彻底重整:
报销可以自动核对与批核,不用靠纸张流转;
订单生成后,自动通知仓库,并同步更新客户;
会议结束后,自动生成并翻译纪要,团队立刻行动;
文件自动归档,搜寻方式变成“问答”而不是“挖矿”。
这些小小的自动化,累积起来就是效率倍增。更重要的是,它让 SOP 不再只是摆在手册里的“规范”,而是能在数位系统中即时运行。这才是真正的 AI 自动化工作流。
本土化平台的角色
在测试过程中,我也不得不承认,若要在内地市场真正落地,必须与本土平台接轨。
换句话说,香港企业如果还固守国际工具,会在第一步就遇上“水土不服”。相反,若能善用内地 AI 平台,就能把“数位北上”变成真正的竞争优势。
2026 的北上蜕变
我的深圳办公室还在装修,但数位基础设施已经率先铺好。当我看到 AI 系统在会议结束后自动生成纪要,听到翻译功能让粤语、普通话与英文能同时交流,我心里很清楚:这已经不是工具,而是我们能否真正融入内地市场的基础。
给正考虑北上的香港企业,我想留下三点体会:
不要固守香港的数位习惯,因为环境不同,玩法自然不同。
不要低估跨境摩擦,它会放大每一个小错误。
更不要忽略数位基建,尤其是利用 AI 自动化来重写 SOP。
跨境,不只是地理上的移动,而是流程与文化的重建。2026 年,谁能把“数位力”转化为“流程力”,谁就有机会在未来十年里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