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 AI 强化 ESG 中被忽略的“G”─企业管治的新武器|苏仲成
近年参加各个 ESG(环境、社会、管治)的讨论会议,*环境(E)总是最受关注,碳排放、能源转型、绿色金融,成为市场焦点;社会(S)*也因多元共融、劳工权益等议题占据版面。唯独“G”——企业管治,常被忽视。然而,没有健全的管治,再漂亮的环境承诺和社会倡议都可能沦为空谈。如今,人工智慧(AI)正悄然走进董事会和监管部门,为企业管治带来新工具。如何把这股科技力量转化为提升透明度、问责性和公平性的助力,正是企业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文:Michael C.S. So(AiX Society 人工智能应用研究学会-创会会长)
董事会决策:从直觉走向数据驱动
过去董事会依靠管理层汇报和有限的资料作决策,难免存在盲点。AI 可以即时处理庞大数据,为董事提供更完整的风险和趋势分析。部分跨国银行已使用 AI 系统在几秒内审阅合约、找出合规风险,大幅减少法务部门的人力成本。
近年的调查亦显示,约三分之二的董事已在不同程度上使用 AI 辅助会议准备或情景模拟。这些工具让董事会能更前瞻地思考“如果油价上涨 20% 对盈利有何影响?”、“若供应链断裂会否冲击营运?”。
当然,AI 并非水晶球,它的角色是辅助,而非取代人类判断。这亦引申出另一个重点:董事会必须建立对 AI 工具本身的监管机制,确保演算法公平、透明,避免沦为“黑箱”。
合规与道德:AI 成为“全天候审计员”
合规是企业管治的核心,但全球企业每天面对成千上万条法规更新与内部规章,人工追踪几乎不可能。AI 在这方面的价值尤其突出。
自然语言处理(NLP)可以即时阅读最新法规,并自动比对公司内部流程;AI 系统能扫描员工电邮、交易纪录,捕捉潜在的洗钱、欺诈或骚扰迹象,第一时间提示合规部门介入。
以保险业为例,部分公司利用 AI 侦测索赔欺诈,透过比对数据库和异常模式,一年内就阻止了数千万英镑的虚假索赔。AI 既能提高监控效率,也让合规人员腾出时间,专注于更高层次的风险判断。
投资者关系:透明沟通的 AI 助手
企业管治另一个关键是资讯透明。AI 正被应用在投资者关系(IR)领域,例如建立 AI 聊天机械人,股东可以随时查询财报数据或 ESG 指标,得到即时而准确的答复。
此外,AI 能分析投资者最常关注的议题,协助管理层在季度报告或股东大会中有针对性地回应,避免“答非所问”。这种以数据支撑的沟通方式,有助于建立信任,也符合管治对“问责”的要求。
风险管理:从被动防守到预测先机
AI 的预测能力让风险管理更具前瞻性。无论是金融交易异常、供应链断裂,还是地缘政治风险,AI 都能透过即时监测与模式分析,在危机发生之前提出警示。
例如航运公司利用 AI 平台预测港口延误并即时调整路线,保险公司则以 AI 模型找出高风险客户群体,提前收紧风控。这些做法让企业不仅能“应对风险”,更能“预判风险”,符合现代管治对董事的“尽责义务”。
多元与公平:AI 帮助发现隐性偏见
今日的管治不再只看财务,更重视文化与公平。AI 在人力资源上可协助检测招聘或晋升中的偏见。例如分析职缺描述是否过于“男性化”,导致女性申请人却步;或检测某些群体是否在绩效评估中长期落后于平均值。
当然,AI 也可能因训练数据不平衡而复制既有偏见。亚马逊曾因招聘 AI 偏向男性而全面停用系统。这提醒我们,AI 在管治中的角色必须伴随严谨的监督与持续审查。
信任问题:AI 管治本身成为管治核心
AI 进入企业管治后,最大的挑战就是“信任”。股东、员工和监管机构都会追问:演算法是否公平?数据如何收集?结果能否解释?
因此,许多公司已开始成立 AI 伦理委员会,或建立内部“AI 审计制度”,确保演算法的透明度和问责性。AI 自身的管治,正逐渐成为 ESG 中“G”的新课题。
在 ESG 的讨论中,“G”虽然少有聚光灯,但它却是支撑“E”与“S”的基石。AI 带来的新工具,正好为企业管治注入透明、问责与公平的新动力。
无论是董事会决策、合规监控、股东沟通、风险管理,还是多元共融,AI 都能提升效率与质量。但真正的挑战,是如何在使用 AI 的同时,建立对 AI 的管治。
会善用 AI 强化管治的公司,将在 ESG 的时代中脱颖而出,不只是“合规”,更是“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