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人才获天价合约“他们”却失业!AI时代下矽谷出现天堂与地狱
矽谷正陷入一场科技产业史上罕见的两极风暴:顶尖 AI 人才获得堪比职业运动员的“9 位数美元”天价合约;另一方面,成千上万名工程师却在裁员潮中失去工作。
为了在生成式 AI 的军备竞赛中抢占制高点,Meta 等科技巨头除了对顶尖研究员开出天价合约,还投入数十亿美元强化 AI 基础设施、投资协助 AI 模型学习用的资料处理新创公司,并积极从竞争对手如微软(Microsoft)与 xAI 等挖角关键团队与核心人才。
然而这场由少数人主导的豪赌,也引发科技业内部严重的贫富落差与文化撕裂。一位前 Meta 工程师直言:“这场战争,让我们其余人像是失去了立足点。”
相关文章:生成式AI席卷职场!这“15种技能”越见重要 及早掌握保持竞争力
Meta 开出 4 年 3 亿美元薪资!矽谷掀起 AI 人才银弹大战
在矽谷的新一轮 AI 军备竞赛中,Meta 正以前所未见的招募力度豪掷资源,挖角顶尖 AI 人才。根据《Wired》与《路透社》(Reuters)报道,Meta 为了打造旗下人工智慧部门 Superintelligence Labs,开出总额高达 4 年 3 亿美元(约港币 23 亿元)的薪资与股票合约,向 OpenAI、Google DeepMind、Scale AI 等顶尖人才招手。虽然 Meta 发言人对外否认具体数字,但外界普遍解读这是 Meta 为了迎战 AI 战局而祭出的策略。
而在 Meta 开出天价抢人大战之际,老对手微软则采取“整组打包”策略,直接将 AI 新创公司 Inflection AI 的核心团队纳入麾下。这间曾开发 AI 助理 Pi 的新创公司,公司内的主要成员几乎全数转任微软,投入 Copilot、Bing 与 Edge 等 AI 领域的产品开发。这展现出另一种人才布局路线,显示科技巨头已不再满足于挖角个人,而是直接吸收整支 AI 部队。
此外,伊隆・马斯克(Elon Musk)创立的新创公司 xAI,也加入这场 AI 人才争夺战。该公司从 Google DeepMind、OpenAI、Microsoft Research 等机构挖角多名资深研究人员。
另一端的现实:基层工程师饭碗难保
同时,和金字塔顶端、获得 9 位数年薪的 AI 人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基层工程师遭到裁员。《商业内幕》(Business Insider)引述 Layoffs.fyi 数据,自 2022 年以来已有超过 60 万名科技业从业人员被裁撤。如微软于今年已裁员约 1.5 万人,集中在销售与 Xbox 部门;Google、Amazon 也进行数轮精简重组。
更令人忧心的是,尽管 AI 带动技术需求增长,实际开放的职缺却愈来愈集中于中高阶与专精型工程师,初阶人员进入门槛愈来愈高。“入行的地毯被整个拉走了。”一位前 Meta 工程师这样形容。
根据 IT 行业协会 CompTIA 的报告,虽然近年科技业裁员不断,但未来 10 年相关职位仍预计以其他产业 2 倍的速度成长,反映需求转型,而非产业衰退。在此消彼长之下,部分部门甚至成为 AI 资源重分配的牺牲品。为了支应 AI 人才与基础设施的高额成本,企业不得不在其他领域削减支出。
相关文章:AI时代下“7大铁饭碗行业”够稳阵!需求高、人工好不怕被淘汰
专家分析:科技业人力需求为何出现两极化现象?
为何顶尖 AI 人才能够获得堪比职业运动员的天价合约?宾州大学华顿商学院教授桑娜・坦布(Sonny Tambe) 解释,“现在的节奏太快,企业已经没时间等待人才自然成长,”他表示,这会造成顶尖人才待遇被“异常放大”。毕竟只要一个模型突破,就可能彻底改变产业版图,使科技巨头不惜重金抢先卡位。
AI 领域目前呈现严重的供需失衡。根据顾问公司 Bain & Company 的数据,自 2019 年以来,生成式 AI 技能的需求每年成长 21%,但具备训练大型模型、领导 AGI(通用人工智慧)团队经验的人才仍极为稀缺,这也解释了为何公司愿意开出远远超出业界水准的薪酬。
然而,这样的高投入也不是没有代价。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学者娜塔莉亚・卢卡(Natalia Luka)指出,科技公司在人才、算力、资料中心上的巨额投入,势必会压缩其他部门的成本空间,“裁员,往往就是被牺牲的部分。”她进一步指出,目前矽谷对 AI 工程师开出的薪资“可能只是过渡现象”,随着愈来愈多生成式 AI 技能人才投入市场,整体薪资结构将逐步回归理性。
CompTIA 研究长蒂姆・赫伯特(Tim Herbert)也提醒,过度集中资源在 AI 上,虽可提升效率与竞争力,但同时也在牺牲其他创新方向的投资与人力需求。
【本文获“经理人”授权转载。】